在第13个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调峰调频发电公司主办了“迎接南网10年.我们的传承与发展大型媒体采访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采访还以调峰调频融入南网十年的变化为主题进行新闻采写培训。公司所属各电厂、建管局、项目部的通讯员通过走动式培训与体验式采访方式迎接属于自己的节日“记者节”。
“有机会我还要再来”
此次深入公司系统采访的中央媒体在采访过程中不但更多地了解了抽水蓄能电站在电网中的作用以及调峰调频电源的价值所在,也切身感受到了南网人的艰辛与奉献。
“在大运保供电的时候,我见过惠蓄人日夜坚守在岗位上,没想到,在调峰调频发电公司,坚守是一种常态。”此次参与采访的中新社广州支社社长王华说,10月8日至17日,中新社记者、中国电力报记者和公司系统记者通讯员们一起走进一线,体验水电工人的日常工作环境,和电厂员工们面对面,接触到了更多坚守在大山深处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老水电人”,对“辛苦我一个、点亮千万家”所蕴含的南网情怀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此行不虚,有机会我还要再来”中国电力报记者冯舒敏表示,在广蓄地下厂房里,调峰调频人舍小家、顾大家,十年坚守岗位如一日都给媒体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采访过程中也弥漫着很多温馨的瞬间。鲁厂办公室的小姑娘们用当地的彩线亲手编织了布依族的小菱角送给记者老师们,为他们庆祝节日。在食堂里,孙师傅把第一碗饭舀给了记者;在观测的路上,最后一瓶水也是留给记者的。
创新培训迎接记者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记者节,公司办公室创新了新闻宣传培训方式,组织公司系统的记者通讯员们跟随中国新闻社、中国电力报的资深记者深入生产、建设一线,全程学习、体验、参与新闻采访活动,通过实战增强业务能力,提高新闻宣传写作水平。
在媒体们和被采访人员的交流中,公司系统的记者通讯员们也纷纷拿出自己的小本子认真记录。“面对同样的主题、同样的被采访人,我会怎样发问?和被采访人交流应该注意什么技巧?如何挖掘深度的素材?”在这个课堂里,完全看不见有形的教学,实战就是训练场,学员在聆听中细细领悟,自觉思考。天厂陈少林还加入摄影师队伍,把扛摄像机脚架的任务揽到了自己身上。不论是跟着水工观测人员走崎岖的山路,还是随运行工人在地下厂房巡检设备,小伙子乐在其中。
“新闻工作乐大于苦,多于苦。”
“新闻工作乐大于苦,多于苦。”在培训的交流座谈中,清蓄建管局的刘崇波说,“对于一线员工的报道,让我更加明白了新闻工作的快乐之所在,每次到现场,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看到一线员工那张真诚的笑脸,你也会真诚;看到他们忙碌的状态,你也会变得勤奋。他们的喜怒哀乐也会带给我同样的感受,因为我们同是南网人。”这是此次培训给我最深的体会,也是我从事四年记者生涯的感悟。
人们眼中的记者,是守望并记录着世界的角角落落,追踪并改变着社会的发展进程,是用新闻的方式将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变化让公众知晓。“每天同许多普通而又平凡的水电人打交道中,我得到了许多的关爱之情、理解之心。因为,每当我下到现场去采访,大家都会亲切地说:‘我们的记者来了。’每念及此,我都深深的感到,这份工作是一种责任。”公司本部记者何文锋说。
在这里,且用一句话概括记者的工作:“当你看得见我们的时候,我们在纸上,当你看不见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路上。”今天,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的神圣使命为公司系统的新闻宣传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新闻宣传工作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