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技术能手的标准是什么?”
“我认为要有学习的热情、探索的欲望、应急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面对《河南工人报》记者的采访,南阳供电公司继电保护专家张亚涛如是说。
走进南阳供电公司,一提起继电保护“四金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11月9日,记者与他们“零距离”接触。
用技术说话
现任南阳公司超高压支部书记的曲欣,在“四金刚”中,年龄最小。他炯炯有神的目光,透露着沉稳刚毅。
毕业于南阳电力技校的他,为了克服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曲欣先后参加了郑州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专科和本科的自学考试。自学的几年中,他所记录的笔记就有三尺多高,在最后的本科毕业考试中三门达到了满分,且当年的毕业设计被评为优秀。
近年来,曲欣先后主持了500千伏群英变电站改造扩建工程、500千伏白河变电站配合特高压增容改造工程和主网20余项大规模升级改造任务,并参与完成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特高压南阳站工程中设备验收传动的工作。此外,他探索、完善的规范化生产工艺流程、创新的“三个一”工作法,执行的“三步走”等一系列安全作业管理,同事们拍手称道,行家们一致好评。
“作为一名普通的继电保护工,当工人就要把技术学精,用技术说话。”曲欣坚信这一点,并为此十多年坚持不懈。
用技术攀登
内行人都知道,继电保护工作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继电保护工好比电力卫士,一点都不能出错。公司变电检修部支部书记周建军说。
“我认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螺旋式上升的。1993年刚开始上班那阵子,我白天跟师傅们边学边干,晚上时间再晚也要把白天干的工作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再过一遍,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后来,结合公司开展的师徒传帮带和现场培训、专业交流等动态学习模式,我参加了省市局举办的各类专业知识竞赛,使自己的业务技术迅速得到了全面系统的提高”。
2001年,南阳市电业局变电安装公司试行项目责任制,周建军走马上任,挑起了第一项目部经理的重担。年轻的心燃烧着工作的激情,求知的渴望推进着奋斗的步伐,在公司领导和同事们期待的眼神中,周建军开始了新一轮的跋涉。为处理社旗县城关110千伏变电站主变跳闸故障,顾不上照顾发烧的幼儿和正在输液的母亲,周建军连夜往返近200公里,把思念和真诚撒满了奔波的路程,留下了一段“两过家门而不入”的现代佳话。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说秘诀就三句话:注重理论,结合实际练技术;加强实践,脚踏实地干工作;勇于攀登,日积月累学知识。”说起与技术有关的话题,周建军打开了话匣子。
用技术攻坚
提起被聘为公司继电保护专业首席工程师的生技部副主任李成彦,职工们无不翘指称赞:“业务精、技术硬,好样的!”
2001年1月,南阳建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白河站时,他担任变电安装公司500千伏项目部项目经理。安装过程中,遇到了变电站监控系统前置测控单元菜单、界面全是英文,面对困难,李成彦知难而上,提前介入熟悉设备,用方便面做干粮,草席一铺席地而坐,在站上一住就是半个月。白天干活,晚上看图纸查阅大量资料,一熬一个通宵。就这样,学中干,干中学,不仅确保了白河变电站的安全投运,而且还对设计单位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技术设计建议。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立志成才,刻苦攀登,攻坚克难,迈向成功。”则是指导他取得成功的“座右铭”。
用技术领头
他性格沉稳,锤炼技术有两宝,钢笔、笔记本;技术干劲有三多,多看一眼,多干一点,多学一点;他就是现任社旗县电业局局长张亚涛。
他带领的班组参与过滨河变电站的安装、改造工程和南阳供电区域变电站综自改造工程及省《微机继电保护校验规程》的修编,他们发挥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打硬仗的精神,克服技术含量大、工期长、施工复杂性高、多工种交叉作业等困难,周密计划、合理安排工期,采用标准化作业,使得多项工程优质、高效地提前完工。
在班组管理上,他不仅特别注重每个人的个性发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合理安排,优化调度,使整个班组充满活力和战斗热情。而且他提倡的在班组实施班前会、班后会的制度及每日施工记录、安全记录,使得工程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有痕迹,真正做到了标准化施工。并作为继电保护标准化作业的代表在全省推广宣传。
做事要踏实,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每一步都要规范。这让他在工作中条理清楚,处理问题时能一针见血,抓住问题关键,靠技术做好班组的领头人。
他们同是出生在70年代,都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业务技术。一年365天,大多数时间,他们不是在生产一线,就是在奔往现场的路上。喜怒哀乐难离弃,酸甜苦辣不言悔。一路走来,前进的路上洒满了付出与汗水,收获了成功与喜悦,他们先后荣获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知识型职工”、“全国劳动技术能手”等荣誉。如今,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继续演绎着人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