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到佘大勇一定在所里或工地,初次在供电所见到佘大勇时,他正在组织收看十八大直播。记者第一印象这位身高八尺的所长有些木讷,微笑的点头,憨憨地笑笑就是他打招呼常用动作。可了解之后才知道,就是这样一位看似普通的“大汉”将徐家供电所从只有一名员工的小所带成了标准化供电所。军人出身的他拥有铁汉般的侠骨柔情。
急难险重在前头扎根一线全能手
佘大勇16岁北京当兵,98年还在黑龙江嫩江参加过抗洪。99年回到家乡参加工作,至今已在巫溪公司工作13年。从基层抄表工干起,做过收费员,上过杆架、巡过线路。在基层一线,佘大勇几乎把一线班组的工种都做了个遍。
最艰难的是2010年3月-2012年初的几年,因多种原因,徐家供电所只有他一个正式职工,生产、营销各个方面上上下下只有他一个人。白天出现场,晚上回来做资料。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凌晨,一天工作15、6个小时成了家常便饭。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工作第一线。
“这么苦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记者不禁发问
“我觉得既然做事就要对的起这份工作,对的起这份公司,对的起用户”,佘大勇在谈到这些事情眼神坚毅,波澜不惊一如平常。
每当遇到断电或出现险情,总能看到他冲在前线的身影,巫溪县地处渝东北高海拔地区,山势险峻,事故多发。
10月14日,正好是星期天。大雨滂沱,突然发暴雨,雷击导致林泉地区突然断电,如果不及时恢复供电将要影响4000多户接近5000户居民的生活用电。佘大勇带领3名职工冒雨连夜奋战,经四个多小时全力抢修,成功恢复送电。
晚上7点得知故障后,佘大勇顾不上吃饭立马安排组织抢修,拿上安全帽就开始奔赴出事的地点。秋雨中气温已跌至7、8摄氏度,让人身感寒意。夜幕里,雨急人更急,雨点无情地砸向队员们的脸上,伴着寒风像刀子割般疼痛。供电正常后已是深夜11点多,从山上回到所里已是凌晨1点左右。
“正是烤烟季节,一旦断电用户损失就严重了,第二天恢复就不得行”,这是佘大勇对用户的责任与承诺。
宽严相济——佘所长的管理经
“吃的亏,待得人。有10块钱8块要分给底下人”这是供电公司不少员工对佘大勇的中肯评价,这也是作为所长的佘大勇的管理经。
“从09年撤所成立客户中心,直到2012年8月份,包括农电工,小工不拖欠一分钱。在基层做事,个人也是下力的,别人下力也是为了生存,别人也是为了养家糊口。”他爽快的说。
对人要宽才能待得人,在佘大勇看来,理解别人,给予最高的回报才能最大限度搞好工作。
三年的军旅生涯也锻炼了他一个坚毅的内心。也在他的身上留下不少军人作风。比如,做事认真,管理严格。
认真、认真、还是认真,在随机采访所里多名员工以后大家对佘大勇的评价,李师傅在徐家所工作3年多,也先后去过其他部门,说起佘大勇最大感受除了技术过硬,身先士卒以外就是做事认真。特别是在安全问题上绝不马虎。
李晓龙是刚进所里的大学生,刚进来3个月,年轻人对新鲜事物总是十分感兴趣。10月一次突发抢修,他就想跟着老师傅一起去现场,没想到佘所长斩钉截铁回绝了他:“安全问题决不能马虎,我要对线路负责,也要对你负责”。
对于佘所长的回绝,李晓龙当时有些失落,不过没想到没过两天,佘大勇就给他安排了额外安全培训。在日常工作中他的工作也是严格要求。现在新来的大学生也能参与到抢修工作中。“这真的感谢佘所长当时的严格。”李晓龙感激的说。
管理严格、做事认真这也是不少基层职员对他的第一感觉。在记者看来,对人宽,对事严是身为军人的佘大勇管理上的两把利剑。
铁汉也有柔情时
不过这样一位做事有原则,管理严格的所长也有柔情的一面,心思细腻,对员工也是照顾周到。不久前,有王师傅因伤住院,左腿被截肢,他多次带钱带物去看望,每次从万州或重庆检查回来,他都会亲自去县城接王师傅回到徐家。
佘大勇的妻子也是徐家供电所一名普通的员工,两人感情笃定,还有一对可爱的女儿。谈到家人是,他一脸的温情也有一丝的愧疚:“家里一般情况下没照顾到,都是她在打理。有时候还是有抱怨,也没得办法。”
虽然不常顾家,却也能做几样可口的小菜,不过能享受到这小福利的都是所里的职员。大家一起在食堂吃饭,他也能记住向小妹喜欢吃辣椒,李师傅喜欢吃蒸肉.......
要对的起这份工作
“在部队上三年给了一定的锻炼,既然入了这一行,在企业里头首先一条,要对的起这份工作,对企业的忠诚,企业给了荣誉也给了报酬,要对的起。工作既然做了就要做好!”
吃亏是福,多做点事没什么,把工作做好也是我最大的追求。佘大勇笑着说,一如既往的平静。
作为兵头将尾的一线班组长,身先士卒是佘大勇的做事原则。对企业忠诚,对职工负责,也对客户上心,兢兢业业地做好深山电力守护人。拿上工具,带好安全帽,佘大勇又和兄弟们投入到抢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