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论文TECHNICALPAPERS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淮北供电姬书军:创新管理掌舵人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0-30  来源:  作者:无  浏览次数:89
  他,经常紧锁眉头,冥思苦想着如何把企业管理得更好;
  
  他,经常深入一线,解决基层困难,把关爱送到每位员工心头;
  
  他,经常走进园区,耐心倾听客户的用电需求,为客户用电排忧解难;
  
  他,就是安徽淮北供电公司的掌舵人姬书军。在他的带领下,该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殊荣,本人荣获苏浙皖赣沪地区质量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完善制度规范企业管理
  
  “在企业就要按照‘制度管理,程序办事,标准评绩,文化引领’的要求开展工作,只有按规矩办,按程序来,才能赢得职工认可和满意。”这是姬书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姬书军担任总经理后,他就带领公司党政领导班子一班人,大胆实施管理创新,对企业制度进行梳理规范。修订完善不适应企业发展的制度,重新修订了组织绩效管理办法、中层干部、员工个人绩效考核办法以及业绩奖金分配管理办法,建立了“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竞争和激励机制,极大的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在检修试验工区,去年10月份的考核中,虽然所发奖金最高与最低的相差400多元,但因按照经过全体员工表决的考核办法执行,员工没有一个不心服口服的,无形中促进了企业规范管理。
  
  强固电网提升服务水平
  
  “最好的供电服务,就是不停电,无抢修。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只有超前谋划,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才能满足淮北经济发展和人民用电需求。”这是姬书军的心里话。
  
  围绕淮北市“2256”发展战略,他给自己定目标,给领导班子成员压担子,滚动调整《淮北市城乡供电专项规划》,数不清多少次到省公司汇报,申请建设变电站;记不清有多少回,向市政府各部门请示,对接。最终,完成了220千伏碱河(惠黎)、矿楼(飞来峰)等8个输变电项目可研及核准。全省首座智能变电站——110千伏桓谭变电站落户淮北并投运。110千伏白杨、滨河等变电站相继投运,缓解了城区供电压力,满足了工业园区用电需求。
  
  他还带领实施农网改造、农网“精品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以“农村低电压综合整治”为重点的农网升级改造,着力解决部分地区供电“卡脖子”问题,提升供电质量。仅2011年,淮北公司就投资6463万元用于农网建设改造,累计解决低电压3426户。
  
  他要求班子成员定期深入园区,倾听客户用电需求,解决客户用电难题。他本人更是带头执行,规定自己每月至少上门服务一家园区企业,带领技术人员,为大客户开展“用电诊断”服务,指导大客户科学用电、节约用电。
  
  他还总结提出了“三让三赢”的服务新机制,即:“让电先用起来、让灯先亮起来、让城市先美化起来、赢得政府放心、赢得客户满意、赢得企业发展”。通过深入实施“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供电服务提升工程,开展保障居民用电服务质量专项行动,定期开展“访政府、访企业、访社区、访农村、访媒体”活动,全面提升服务品质。他组织员工认真梳理供电服务和行风建设工作的各项流程和工作环节,改进服务作风,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渠道。加大营销业务实时监控力度,建立良好的外部监督机制,健全社会监督员网络,加强服务投诉管理。在全市行风政风评议中,连续多年保持第一,在省公司开展的第三方满意度测评中三次蝉联全省第一。
  
  “供电公司在全市文明创建、园区建设、服务招商引资工作中,积极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抓落实,各单位、各部门要向供电公司学习,要主动与企业对接,及时解决各企业各方面的需求,使各企业早落地、早生产、早发展。”这是时任淮北市委书记毕美家在淮北转型攻坚年会议上,对该公司的高度评价。
  
  提升素质盘活人力资源
  
  “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实现岗位成才。”姬书军如是说。
  
  坚持“人才强企”战略,他要求建立人才激励与保障机制,在一线员工中广泛开展争当知识型员工、读书自学,金牌员工十项修炼等活动;深入开展岗位培训、技术练兵,全员培训率达100%;以技能竞赛引导员工学习掌握先进技术。一批优秀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走上了管理岗位。梁后健在“中国移动杯”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大赛中荣获金奖,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他走上了副主任岗位。赵会芹入选国网公司十大专业领军人才和安徽省财政厅会计领军人才,现被提拔为主任助理。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姬书军要求员工在生产服务中,从方便工作、强化管理、降损增效入手,自己动手,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革新活动。“张涛创新工作室”主创人——输电运检工区带电班班长张涛带领员工研制了“钳式拔销器”等13项创新成果。这些成果的应用,解决了工作难题。今年,该公司首次获得中国电力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先进单位,12项成果获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项)。
  
  在“三集五大”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姬书军提出了“阳光操作,员工队伍合理配置”的要求,坚持“有为才有位”的原则,对中层干部优化组合,让管理岗位人员“双向选择”,员工“竞争上岗”,实现人员优化。各级机构数量减少17个,机构精简43.75%,管理层级进一步减少,执行更有力,管理更高效。有5名管理人员担任主任助理职务,11名生产一线员工走上管理岗位。通过竞聘,盘活了人力资源,激发了员工热情。
  
  如今,淮北公司的“三集五大”体系已经初步建成,姬书军将继续带领淮北供电人,在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道路上,在服务淮北市“2256”工程,促进城市加快转型的征程中,埋头苦干,争创佳绩。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