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超过3200公里的输电线路,数量多达10935基的杆塔,1445处随时可能引发电力线路跳闸的隐患点。面对近年来日益高发的输电线路外破跳闸现象,武汉供电公司输电中心以构建巡护、执法、护线三结合的保护体系为保障,全力排查外破隐患,最大程度降低线路故障跳闸机率,在江城大地展开一场轰轰烈烈护线守卫战。
新形势新方式
2011年,武汉市同时开工的施工工地多达6000个,电力设施外破风险点超过1300处,达到近5年来的峰值。
继续采取单一向施工方下达隐患通知书的工作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日益严峻的外破形势。输电中心班子成员经过审慎考虑,决定采取“疏堵结合”的防控模式,通过主动上门服务,了解施工方法、施工进度、施工方式、施工机械等信息,及时派人与施工方联系沟通,开展培训工作,指导施工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施工。
几个来回下来,施工方的我行我素仍无法得到有效制约。主任李川果断决定,疏通施工方的源头,力争政府部门的支持。
防外破工作格局迅速从监控施工现场发展为与业主联系沟通,与政府相关部门协手合作。
经过沟通磋商,2011年,武汉市政府分别成立市、区级别的电力设施保护领导小组8个,小组成员包括分管电力的副市长,公安、城管、林业、园林、供电、电信、消防等各个与电力设施保护相关的行政单位负责人,通过输电中心随时进行专题汇报、市长每周召开专题会议、每季召开市电力设施保护与电网建设联席会议,随时召开现场会这四大平台,成功破解供电公司无法消除大型外破隐患的难题。2012年上半年,依靠这种上下联动模式,输电中心成功化解220千伏线下修建大型果批批发市场、修建大型厂房以及施工堆土等6处大型外破隐患。通过城管部门强力开展线下拆违和清障工作,2012年上半年累计制止保护区内取土、堆土等违章行为14起,拆除违建35处,房屋、厂房144间(栋)。
点控制法助力
在输电中心,每个运检人员都熟悉一个叫“731”的制度。这是大伙多年来从防外破的摸爬滚打中总结的工作法宝。
“7”是指一般隐患每7天巡视一次,“3”是指严重隐患每天巡视一次,“1”是指危急隐患每天监控。而隐患的类别只需根据现场环境、标示标牌、作业类型的不同,对照该中心细分出38项指标进行评分即能得到正确判定。
在输电中心,138名职工中有103人是外破巡视的主力,每个人都肩负着十数个外破点的监控责任,每个人也清楚地知道,及时掌控现场的情况,随时提供第一手变化讯息,快速进行点控制,防外破工作才算是成功了一大半。
哪里开始拆迁,哪个作业现场上有特种作业车辆,哪个地方能够通过技防措施防治外破,最新最快的讯息每天准确地汇集到输电中心,一对一的针对性防范举措在工作人员出门前已成竹在胸。
防盗螺栓、激光对射、吊车智能限位、电缆通道三维坐标测量、电缆通道井盖及水位远程监控,新型技防措施不断被应用到各类施工现场;护线驿站、墙体广告、线路宣传牌、电力设施保护举报电话,电力警备室,防控从舆论引导一路走到法律武器助力。
自武汉输电警务室2011年正式成立至今,已累计办理涉电案件5起,传唤相关人员37人次,依法依规行政拘留5人次,开展现场训诫15人次,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给破坏电力设施的人员极大的震慑作用。2011年,武汉电网设备故障总体指标同比降低16.9%,220kV设备故障指标同比下降28%。
对立方合作方
7月21日,运检员工张加旭在东西湖将军街特巡,发现高压线下有人正在堆倒土方。当他预备与其交涉时,一辆黑色小轿车从身边呼啸而过,却突然在几步远的地方一个急刹停了下来。
“张班长,您家又在巡查?”
张加旭定晴一看,是当地有名的土方黄老板。
“这是我的队伍,有么注意事项您家直管说,我要他们配合。”
正待准备大费唇舌的张加旭松了口气。
与黄老板的融洽合作关系,缘于一年前机机场二通道、汉孝铁路杆线的迁改工程。
当时,大量的施工设备在110kV岱泵后线通道内作业,而通道内除了岱泵后线,还有110kV及以上线路10回,这给武汉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
张加旭和伙伴们每天与不同的土方施工单位周旋协调。由于施工人员多为当地闲散人员,常常是当面答应不堆土,过后依旧我行我素,让大家头痛不已。
土方黄老板当时的工程是在岱泵后线下挖4米基坑。由于开挖作业面周围全部为淤泥回填,开挖面仅有300平米,而基坑上的导线对地距离不足6米。在炎夏要将线路进行停电后施工,完全没有可能。
针对这一情况,张加旭主动联系上黄老板,向他讲清了现场的危险点、施工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解决的办法措施,又主动提出为其施工现场进行免费的现场监护。
此后两个月中,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接到黄老板电话,张加旭和他的同伴们都会在1小时内抵达施工现场,为其进行监护指导。
真诚最终换得了理解和支持。黄老板变得越来越配合,甚至还热心地帮张加旭联系其它土方公司的负责人,提醒他们听从供电员工指挥,并承诺今后只要接到土方工程都会提前通知供电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