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做‘笨鸟先飞’,我不算聪明,但我知道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一定要‘先飞’。别人等待,我已前行;别人休息,我在坚持;别人离开,我仍坚守。”这是潼南供电公司110kV潼南变电站站长胡志伦经常说的一句话。也许是军旅生涯历练的品质,也许是为了心中的那个目标,在电力岗位的每一天,都是他不断努力的理由。
军营,炼就军人品质
军人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个时代的梦想。1990年7月胡志伦高中毕业,怀着一颗参军梦的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了一名自己期待许久的军人。他说:“小时候就非常喜欢军人,小时候想法很单纯,觉得军人可以打坏人,后来自己长大了,也算是知道了军人的真正含义,那是一面永远不倒的旗帜,所以更加坚定了自己当兵的选择。”
每段经历都有它特有的记忆符号,首长的指导与关怀,战友的真情与友爱,清晨的第一声号角,军营的每一个角落。这些都是他铭记一生的美好军旅记忆,他说:“这些是我三年军旅生涯最宝贵的财富与记忆,每当自己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我都会回想起这段经历,可以说它是人生前行中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也许这份感受只有真正的军人才能体会到吧。”也许我们无法跟他有同样的感受,但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那段经历对他有多么的重要。
就像烈火才能炼出好钢一样,军营的确是历练人品质的一个好地方,高强度的训练和经常遇到的恶劣自然环境培养了他“吃大苦耐大劳”的品质。回到地方后他总会以“在部队什么苦没吃过”自勉,就是靠着这种信念,他一步步坚持直到现在。他说,从他穿上军装那一刻,军人的责任感便如影随形,不管自己做什么事都会牢记自己军人的身份。所以,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马虎,凡事都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说:“我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关系着国家电网的坚强与安全以及人民生活、生产的用电,所以我要确保自己的工作岗位不留一丁点的遗憾。”
军营炼就了军人的品质,这种珍贵的品质,这种内化的特质,是他不断突破,不断进步不竭的动力。
三次转变,是挫折更是成长
1994年6月,胡志伦转业,在潼南电力公司高肯发电厂从事发电和检修工作,开始了他电力生涯的第一次转变,从一个军人转变为一个电力工人,由于是刚进入发电厂,很多专业的东西都不懂,所以发电厂给胡志伦安排的都是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工作,像发电设备的维护与巡视等。一开始或许是为了熟悉工作和调整角色,他对自己当时的工作并没有什么意见,反而还很好奇,很有兴趣。但后来,他渐渐明白如果自己不努力学习发电的专业知识,那么自己将永远都只是一个小职工。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怀着一颗军人不服输的心,他开始一边自学理论知识,一边参加重庆电力职工大学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函授学习,努力丰富自己发电理论知识。同时,在实践操作上,他跟着带领自己的师傅学习发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他说,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轻松的过程,而是一个很枯燥乏味的过程,每天面对的都是关于发电的理论知识与设备,有时坚持到很晚,早上又很早起来。但他从未想过放弃,他很明白,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一定要坚持到底。
就在胡志伦刚打好发电的理论及实践基础的时候,2000年,潼南电力公司开始了农网改造,供电所安排胡志伦参加农网改造工作。这对胡志伦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自己刚刚把发电的那一套学会,还打算在发电领域干出自己的一番成绩,可是现在又不得不重新开始学习新的东西,因为他从发电岗位转到农网改造,可以说对农网改造的工作根本就不了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习发电知识和技能对胡志伦来说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可以想象他在那个过程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然而,面对供电所的安排他只有放下自己一身的发电知识,但他没有任何怨言,他说:“从我踏上电力这条路,我个人就属于电力事业,无论我在什么岗位,无论安排我做什么工作,我都会尽百分百的力的做好。”他说得是那么的斩钉截铁,那一个军人的语气与口吻。也许是对国家、人民负责,也许是在部队学会的无条件服从,也许是那颗不服输的心,他踏上了农网改造的岗位,一个对他来说很陌生的领域。
如同他刚进入发电领域一样,农网改造的工作也要从头学起。但农网改造的理论性要求并不高,对胡志伦来说就是苦点,累点,但这对部队出身的他来说根本不是问题,登杆、架线,这些一开始还是陌生的词汇,一转眼就被他熟知并熟练掌握了,不但成为他所在农网改造小组的技术能手,还带领着小组进行农网改造工作。
正当胡志伦的农网改造工作干得有声有色的时候,发生了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故。2000年11月的一天,胡志伦接到线路检修的紧急通知,由于当时道路及交通工具条件差,他只有乘坐摩托车前往。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是他最后一次前往农网改造的第一线。摩托车在前行的时候,由于道路不平,胡志伦从车上摔下来,导致膝盖骨折。在医院一躺就是半年,在这漫长的半年,我们不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内心的担心和害怕,他不是担心自己的身体,他也不是害怕伤痛,他是怕自己再也不能继续他的电力事业了。
半年后,他身体基本恢复了,但膝盖的骨折使他不能正常走路了,这对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来说,这是多么大的伤痛啊,以后再也不能登杆架线了,所以他不得不再次面临转岗的问题。
后来,公司给他安排了在35kV塘坝变电站担任正值班员的工作。但对性格要强,永不服输的胡志伦来说,身体的缺陷绝对挡不住他前进的步伐,他也绝不会止步于一个变电站值班员的工作。他知道,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但必须去面对现实,并且要重新学习变电站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在新的领域做出成绩。2005年10月他在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进行变电运行值班员仿真培训,这个过程我们又不知道他付出过多少的努力与汗水,但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成长和成绩。2006年1月他开始担任潼南供电公司变电所35kV崇龛变电站站长的职位。但对他而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扎根他内心的格言。
2011年3月,他通过考试应聘上岗,在潼南供电公司变电所110kV潼南变电站担任站长,成为潼南供电公司标杆变电站站长,我们并不意外,因为这是他通过自己积极上进和不懈努力而得来的。
一个怀揣着梦想的人,在电力岗位上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凭借自己执着而坚强的品质和不断上进的精神,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电力事业高峰。
标杆标准,炼就明星之路
在担任潼南供电公司变电所110kV潼南变电站站长期间,他带领班组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2011年5月他本人被潼南供电公司评为“安全卫士”;2011年6月、12月市公司专家组分别对潼南变电站进行了“五星级红旗班组”和“红旗变电站”检查和验收,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和好评;2011年12月20日潼南站被重庆市电力公司授予“五星级红旗班组”称号,胡志伦被重庆市电力公司评为“五星级红旗班组长”等等。
2012年3月7日,他站在市公司专业明星表彰大会的台上,这次不是站在工作岗位上了,所以他少了严肃、认真的表情,更多的是亲切的微笑和他依然挺拔的身躯。蓝蓝的工作服,在灯光的照耀下,是那么的干净、明亮。
他说:“我一生的三次转变,三个不同的电力岗位,三次不同的电力经历,使我越来越离不开电力岗位,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因为我总是以一个军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再就是自己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升技能。”很显然这些我们都很明白,作为一个电力工人,他是奋斗的标杆,他是进步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