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是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条同塔双回10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进入7月以来,广大建设者冒酷暑、顶烈日,奋战在从安徽、浙江到上海660公里的施工线路上。目前,该工程已进入土建工程全面施工、钢管塔组立阶段。7月9日至14日,笔者随安全质量监督检查组深入变电站、线路施工工地,亲眼目睹了一线员工一桩桩一件件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特高压尖兵喜得“千斤”
因为长期工作在施工一线,电网建设者们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要比别人少很多,为此谈朋友、结婚、为人父母也往往比别人晚一步。安徽送变电公司特高压皖南站的项目工程师钱朝军,今年已?31岁了。直到今年的4月1日,他才得到了一份初为人父的喜悦。
这一天的上午九点多,钱朝军正在特高压工地上参加图纸会审会议,裤袋里的电话传来嗡嗡的震动。他按下接听键还没来得及说话,电话里便急切地传出“你老婆快临盆了,正在去医院的路上,快……”
当钱朝军气喘吁吁地来到妻子床前时,泪水一下子涌上了眼眶。半个多小时后,产室里传出响亮的婴儿啼哭声。看着虚弱的妻子和健康可爱的女儿,钱朝军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第二天下午,钱朝军的手机里多了很多恭喜和问候的信息,但他最想听到的是皖南站的消息。孩子甜甜地睡着了,而他却不停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十分了解他的妻子心里明白,钱朝军是既放不下她们母女俩,也放不下特高压皖南站的生产一线呐。此时,钱朝军的妻子用一个理解的微笑示意他,“我们娘俩支持你、支持特高压建设……”
钱朝军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手拍了一张妻子和女儿的合照,并把它作为手机的背景,当天晚上就返回了工地。此后,只要一有空闲,他都要对着手机看一看,心想女儿应该长大一点点了吧……
像这样的故事,在特高压建设工地还有很多很多。如浙江送变电公司的特高压浙北项目部工程师鲍庆,虽然已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给他介绍女朋友的也不少,但因为忙于工作总是“错失良机”。“没事,会来的、总会来的。”鲍庆神情淡定,依旧忙碌在皖南山区的线路工地上。
人称“帅锅”的郭松林是华东送变电公司淮南现场的青年员工。由于送变电行业的特殊性,女朋友谈了好几个,但是人家都说小伙子人不错,但一年见不到几回,最后还是分手了。这次好不容易又谈了个,原定6月份去看房准备结婚的,结果特高压工程又要开工了。小郭只能抱歉地对女朋友说:“下个月吧,下个月我一定回来陪你去买房子!”然而到淮南仅待了半个月,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运行单位要求他参加变电站的首检。郭松林二话不说,立即就动身去了青海。据说把女朋友又气哭了,还和他吵了一架。小郭憨憨地说:我就是工程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率团队铸精品工程
上海送变电工程公司员工周岳林是浙北变电站工程施工项目部的常务副经理。浙北变电站工程既是该公司首次在外地承建的土建项目工程,而且又是国家级重点工程,压力和难度可想而知。为了确保站内建构筑物精确定位,周岳林坚持每天早上5点多就带领测量队到现场进行定位测量,晚上回到办公室,再进行计算和记录并安排第二天的测量任务。自从浙北站的施工任务开始,他几乎没有离开过工地。一次,他5岁的儿子患手足口病,连续发高烧。当时现场施工刚刚开始,为争分夺秒干好工程,周岳林带着对儿子和家人的思念,依然坚持在工地工作。
安徽送变电公司皖南站项目执行经理莫文抗自开工以来,团结和带领项目部员工按时完成了每一项生产任务。按照该公司“传、帮、带”的传统,技术员蔡刘露成了莫文抗的徒弟。小蔡参加工作还不满两年,虽说经过南阳站扩建工程的锻炼,但皖南站工程技术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还是压得他晚上经常失眠。这一切都被师傅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四月的一天,匆匆吃完晚饭的小蔡,回到电脑前开始为道路浇筑做分缝排版。正当他干得起劲时,莫文抗拿了一副乒乓球拍进了办公室。“小蔡,和我打两拍?”“我活还没干完……”小蔡应道。“一会再干,我看你坐在电脑前已经一下午了,先歇歇”。于是,师徒俩在乒乓桌前你来我往,不一会就打出了一身汗。休息时,莫文抗关切地询问小蔡工作上的难处,家里父母身体怎么样,和女朋友关系怎么样,开导他做事要有张有弛,学会宣泄情绪。在他的开导鼓励之下,小蔡逐渐找到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开展工作时也果断大胆了很多、人也变的健康快乐起来……
老员工的新梦想
提起安徽电建二公司的员工、全国劳模董传银,没有一个不翘大拇指的。老董从干了20年的锅炉专业,转行到土建专业才一年多时间,便在他负责的中外合资合肥二电厂210米烟囱施工中,创出了全国同类工程项目的奇迹。
如今,董传银是淮南变电站工地的一名专职质检员,施工队说他铁面无情又“火眼金睛”,建设单位说他是工程质量的“保护神”。在1000千伏架构基础施工的钢筋绑扎中,经常会遇到难以绑扎的死角,他总能准确地找到并要求补绑。董传银最常挂在嘴里的话就是,不按规范施工我是不会签字的。
老董是个严于律己的人,在现场验收检查,他爬高上低从不比小伙子逊色。老董也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工作过程中,经常给施工班组打下手。有时清理清理施工余料,有时帮忙整整模板、钢筋,但他却从不去参加施工班组组织的任何团体活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老劳模的新梦想。
华东送变电公司的夏明齐,作为华东送变电的老员工、老党员,在来淮南站工地之前,该公司已安排他们在完成柴达木变电站首检后,放假一周休养调整。然而柴达木站首检刚完成,淮南站开工准备的命令通过网络飞到了青藏高原。他决定不放假、不休息,立即赶赴淮南站现场。三千多公里跨越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安徽五省,原本需三天时间的路程,他们仅仅用了两天半。到达淮南站的第二天,夏明齐他们就和现场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为开工做好各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