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谈竞争力,我们来说说“美”。美的定义第一是做自己,第二是他人不能取代你。荷花之美,在于“出于淤泥而不染”;奶牛之美,在于“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女人之美,在于由内在发出的韵味;品牌之美,在于文化内涵。那么,企业之美,在于何处?企业的形象由企业里的“人”、“事”和“物”三者来体现,譬如,“世界之窗”的形象:人的形象——“真诚、热情、亲善”,事的形象——“高效、规范、创造”,物的形象——“独特、精致、优质”,它的好与坏由企业文化来决定。因此,企业之美来自于企业文化。
那么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力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我们在探索企业内部成长要素时,有人曾用这样一句话来做描述:文化是金,机制是银,管理是铜,技术是铁,公共关系是经络,自身素养是基因。这句话将企业文化之作用、影响都描述的淋漓尽致。而在管理学中,企业竞争力被表述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产品层,是表层的竞争力,第二层面是制度层,是支持平台的竞争力,第三层面是核心层,包括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如此看来,企业以文化的力量作为竞争工具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一种辅助管理手段,文化能力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如今的电力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金融危机的冲击,煤电价格持续上涨,火电板块亏损严重,银行货币政策从紧,资产负债率高企,水电发电量锐减等严峻经营形式,以及发电企业过度扩张、资源争夺战等无序的竞争,都迫使电力企业需要尽快建设现代化综合能源企业,走战略转型、创新发展之路。在这种形势下,电力企业文化更应该加快创新与发展的步伐,给电力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以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思想保障。
在新疆公司的发展轨迹中,我们不难看出文化对其发展产生的精神动力。从2003年巨额累计亏损到2005年实现盈利74万元,再到利润突破亿元大关,每一步都走的艰辛而执着,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三千”精神就是这一阶段工作成效的真实写照,秉承着这一精神,2009年至今,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煤炭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等严峻形势,公司更是因时而变,顺势而为,转方式、调结构,相继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使得盈利能力大幅度提升,在稳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在华电系统也竖起了一面创新的旗帜。每一次的重大发展变革,都历练出了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更形成了鲜明的华电新疆管理特色。2012年,新疆公司面对良好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梳理和会诊区域文化建设,初步架构起了以“新丝路、新越点、新华电”为主题的核心价值体系和以“责任”为内容的行为文化体系的“越”文化体系,着力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区域先进文化品牌,
文化创新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向。通过了解企业发展方向,有意识地调整、更新、丰富、发展,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以适应挑战,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文化带动生产力,从而提高竞争力。
文化创新,领导者应担当领头人,文化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文化创新要确立双赢的价值观。企业如何做好加减乘除,成就大精强优;如何塑造和提升品牌文化形象,提高市场和社会的认同感。关键在于解放思想、创新求变。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源于强大的变革能力,强大的变革能力基于优秀的企业文化。不管竞争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只要我们有统一的愿景,共同的目标,自我的定位,找到差异化,找到核心竞争力,就可以持续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