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当涂发电有限公司 王松枝
电力生产中的异常和事故,除了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给设备带来损害、给人员带来伤痛之外,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马鞍山当涂发电公司公司总经理詹春向生产员工反复强调:“异常是最好的教材”。对此,笔者极为赞同。笔者认为,正如所有的苦难都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财富,异常也是如此,它不仅仅能够发挥教材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讲,它也是一笔以血和汗为代价换来的财富。
对于这笔潜在的技术和经验的财富,我们应该善加利用。如果不被好好地利用,不仅会白白失去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损失,听到更多的哭声。因为,对于异常,参与处理过程的员工可能会心知肚明,而其他的员工则有可能会一知半解,甚至会懵懵懂懂,还有更多的人会认为异常被成功地处理完毕就算“万事大吉”,没有必要再花费大力气去深究。长而久之,异常就会渐渐湮没于人的记忆当中。最终,当同类型的异常再次降临在那些没有经历过的员工当中,则结果会如何呢?当然,异常可能会被成功消除,但这里面有着众多幸运的因素;更多的几率则是不能得到正确、及时的处理,或多或少地再一次造成损失、损害和伤痛。
那么,在异常消除之后,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除了“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未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之外,还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转变观念,树立“异常是宝贵的教材和财富”的观点。企业领导、中层干部、班组长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树立“异常是宝贵的教材和财富”的价值观。与此同时,结合当前或以往发生的同类型异常案例,耐心细致、精辟入里地与员工一道,共同分析不正确处理带来的危害后果,强调分析透彻的好处。以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使其认识到正确的对待异常的态度和做法。长此以往,员工就会明确和认同“异常是宝贵的教材和财富”的观点,由内而外、自觉自愿地主动开展对异常的细致和透彻的分析,防范异常的再次发生,即使再次发生,也能做到正确反应、判断和处理。
二要追根溯源,理清一盘帐,做到固化于制。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异常的相关工作流程,明确相关组织机构,划分责任并落实到人,力求打破部门间的界限,形成一套通畅、高效、闭环的异常处理、分析、总结、防范的流程。
该制度应该做到异常发生前、中、后的可控、在控——异常发生前,生产人员应熟知当前工况和气候条件下的设备状况、气候可能引发的异常,结合相关事故案例或以往曾经发生过的异常,做好事故预想;当异常发生时,不同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能够迅速响应到位,密切配合、高效协同,尽快控制住异常,避免扩大,短时间内尽快控制住异常,避免扩大,恢复正常生产,并尽力彻底消除导致异常发生的原因;当异常消除后,企业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深刻分析异常处理过程中的细节,弄清楚该异常是否有可以避免之处?当前的处理过程中是否有不当之处?集思广益,博取众才之长,最终形成一套最为恰当的处理和防范措施,并归档到企业的《异常事故处理案例》或《运行规程》、《检修规程》等制度当中,以便传承经验和教训,供培训之用。与此同时,把当前工况下不能处理的缺陷列入到后继的检修或技术改造项目中,择机彻底消除,防范同类型异常再次发生。
对于原因不明、但因发现和处理较为及时而没有进一步扩大的异常苗头,企业应未雨绸缪,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一究到底,查明原因,查清如果异常扩大后可能引发的后果,并针对此原因制订出预防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针对此后果,制定出相应的详细处理方案。再进一步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该措施和方案,提起相关人员对此类异常的重视,使其明晰原因知晓如何防范,使其明了异常后果、何为正确的处理方式。
三要加强培训,使全体员工全知晓,做到内化于心。异常发生后,组织所有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员工共同分析,充分调动起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倾听每位员工对异常的理解程度、对异常处理提出的措施或建议,以此透彻地掌握其工作态度、业务技能上的薄弱环节,以便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当前的异常分析和后继的培训中加以重点辅导,实现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技能水平的目的。
对于生产中有着较大影响后果的异常,当涂发电公司采取“猛药综合治疗法”:首先,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将异常分析的主体扩大到所有发电部和设备部人员,深刻分析异常原因“人人讲”,在五个运行值中择优选出最佳处理方案;组织开展发电部和设备部参与的“控非停”辩论赛,由部门主任、管理人员和班组员工组成辩手,围绕“控非停关键是人员操作还是设备可靠性?”的辩题反复进行辩论,启发换位思考,在全员中引起很大反响,收到较好效果。企业对异常的高度重视、严格的闭环管理以及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部门间、专业间的协同配合。促使员工设身处地地思考“异常在我面前发生,我该怎样做?”,激发起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促进其高度重视异常,提高防范误操作、习惯性违章和误判断的能力,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理的正确率,缩短了员工与异常之间的距离,使异常真正地走入每一位员工的心中。
四要举一反三,使异常换来大收益。有了一套最为恰当的处理方案和完善的防范措施之后,为确保落到实处,还需做到“知行合一”。
企业要经常组织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开展预案演练、仿真机应急处理或现场考问等活动,通过员工亲身模拟如何检查现场设备、如何组织应急处理、如何正确处理操作等,考查中层干部、管理人员和运行人员对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案的掌握程度,其认识到自身在组织协调能力、思考的缜密程度、检查关键点、重要细节的处理等方面的不足,促进其深入学习,力求熟练掌握。
为确保防范措施落实到位,还应将预案演练效果与部门、个人的教育培训挂钩,对于那些异常防范意识较强或较弱、非常熟练掌握或极为生疏的人员,应将给予相应的奖惩,以此给员工树立先进标杆,鞭策后进人员及时反省、迎头赶上。
对于异常和事故的责任人,企业应在惩罚之余,加以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技术培训,使其尽快放下思想包袱,认真自身差距,加强自主性学习,增进技术能力,避免异常和事故的再次发生。并以此为戒,警示和教育其他生产人员。
反复的操练、严格的奖惩制度,加上企业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将极大地避免人员的麻痹大意、习惯性违章,推进人人都熟练掌握预案和措施,接近并达到防范异常发生、正确处理异常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