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论文TECHNICALPAPERS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全国最大生态移民区实现智能用电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2-14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浏览次数:106
??? 全国最大生态移民区红寺堡实现智能用电12月3日,经过红寺堡供电局员工的共同努力,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区——红寺堡辖区内3.8万户居民和工商业用户实现了“全覆盖”智能用电,率先在宁夏22个县区中完成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任务。 ??? 从1999年开始搬迁安置宁南山区最贫困地区的百姓,到今天20万移民落脚生根,作为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区,经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红寺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村通电、通车、通路,现代化城市生活在移民中逐渐实现。电力的先行,已成为推进红寺堡经济发展、解决群众脱贫致富的“快车道”。近年来,红寺堡供电局不断加大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先后建成了汪家河110千伏变电站、红崖35千伏变电站等工程,当地电网供电能力和安全质量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今年宁夏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启动,总投资数十亿元计划将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新型农村电网,重点解决农村电网变电站布点不足、网架单薄、供电不可靠、低电压、供电“卡脖子”等突出问题,其中涉及红寺堡农网升级改造的项目共82个,总投资3900多万元,主要包括设施农业、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等通电和电网改造。特别为支持宁夏黄河善谷建设,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协调下,红寺堡供电局“特事特办”连夜加紧施工,建成了宁夏弘德工业园区10千伏线路架设和630千伏安箱式变压器的安装及用电报装等任务,确保了援建项目在弘德工业园的开工落地。 ??? 2011年,红寺堡供电局认真贯彻宁夏电力公司“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目标,成立用电信息采集改造办公室,打破常规,超前谋划,实行在居民小区、商网、农村台区分别先行试点建设改造模式,集中挑选骨干力量组建专业技术队伍进行现场疑难公关,在最短的时间内更换智能电表,为实现供电服务网络化、互动化打下基础。截止12月2日,辖区内3.8万户工商和居民用户实现了“全覆盖”的智能用电,率先在宁夏22个县区完成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目标。移民们可通过穿墙式自助缴费终端包括现金、银行卡、充值券三种支付方式,以及供电营业厅柜台、大堂式自助缴费终端、POS缴费机、居民小区壁挂自助缴费终端等多种渠道轻松完成购电业务。除了具有普通电表的电能计量功能外,还能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将居民的用电情况及时传送到电力部门,最大限度地降低表计量故障给用户带来的麻烦,还具有费控管理功能。“真没想到,活了大半辈子,不仅能住上新房子,还能用上现代化智能电表,而且从家里出来用不了5分钟就能交电费,对我们这些上岁数的人来说,真是方便。”刚刚住上新房子的移民顾金才感动的说道。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