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姜培军
10月20日8时30分,菏泽供电公司城区供电部值班抢修班,职工冯在惠、王峰、赵中庆、闫鹏飞等四人与同事交接班后,开始了24小时的电力抢修值班工作。“从现在开始到明天8点半,菏泽城区的供电故障由我们几个处理。”56岁的冯在惠一边准备着各种电力抢修设备和仪器,一边对记者说。
8时40分,冯在惠等人接到第一个抢修电话,菏泽成阳小区某居民家供电线路出现故障。他们立即驾驶抢修车赶到,经检查是开关接点烧糊,两分钟后修好。
8时50分,菏泽市广福街某居民拨打抢修电话,反映住宅附近有一根电线头垂落在地。冯在惠等人立即赶到,经检查不是输电线路,便剪断该电线头。
9时20分,菏泽市黄河路一居民反映家中停电。冯在惠等人立即赶到,检查发现该用户家的电表被盗,随即做出处理。
……
至当日20时,冯在惠等人共在菏泽城区处理供电故障36起。“不是在抢修,就是在去抢修的路上,这是我们供电抢修工的工作状态。”王峰一边开车,一边对记者说,“没有什么固定的上班时间,什么时候需要维修,我们就得什么时候赶过去。”从市区黄河路到长江路,从昆明路到广州路,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而在抢修过程中,他们还要核对用户的资料,填写维修记录,汇报维修结果。“披星戴月”只是他们常规的工作状态,与时间赛跑的辛苦,他们更有切身体会。
午间吃饭时,冯在惠等人终于有时间和记者聊几句。他告诉记者,他们大概每天要跑几百公里,24小时的值班时间内最多接到过110个报修电话。“我们几部电力抢修车轮番着跑,早晨加满一箱油,到晚上就见底了。”闫鹏飞说,“今天接到的报修电话不算多,冬天、夏天和阴雨天,是我们一年中最繁忙的时间段。”话音未落,报修电话又响了起来,“和平南路一小区居民供电开关跳闸……”
13时30分,记者跟随电力抢修队员们赶往市区康庄西路一社区。小区内的小路左绕右绕,但是队员们似乎对这里的地形了如指掌。“在这里,就算经验丰富的出租车司机也是两眼一抹黑,而我们早已烂熟于心了。”抢修队员们个个堪称“活地图”。下了车,来到该用户的变压器前,稍作检查,队员们就得出结论:“开关老化,需要更换。”他们随即从车里搬出专业工具进行抢修。
中华路某居民反映电压过高,牡丹区实验中学附近居民反映电表箱被破坏,曹州路一居民反映线路频繁跳闸……抢修队员们马不停蹄,一处修好立即赶往下一个保修点。眼下正是一年中气温最适宜的季节,但抢修队员们个个跑得额头冒汗。记者看见他们身上都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头上戴着安全帽,就劝他们脱下来凉快凉快。冯在惠笑着解释说:“这是我们的工作规定,不能违反,为了安全即便热一点也只能这么穿。”闫鹏飞说。每次将输电故障排除,他都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然而,令他们烦恼的事也有,不是工作累,而是群众的不理解,“他们总觉得维修速度慢,不过将心比心,如果是我们自己,用电的时候没电,心里也很烦。”冯在惠淡淡地说。
20时30分,菏泽城区已经是灯火通明,暂时没有接到维修电话,冯在惠等人瞅机会在一个小摊旁边停下车来,吃起了晚饭。“多吃点,到明天八点半,还有12个小时呢!”王峰一边吃面条,一边笑着说。“这么累,身体能吃得消吗?”记者问道。“这么多年过去,都习惯了。”冯在惠说。
(责任编辑: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