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碰上了抄表的日子,张志斌拿上抄表机就出动了(记者 林韵 摄)
东莞时间网讯 上世纪70年代,当王燕庆穿梭在莞城巷陌挨家挨户抄表时,张志斌才呱呱坠地。
数十年如一日,当第一代抄表员王燕庆带着他那册已破旧的客户本在东莞城区穿梭了近20年,才由其徒弟谭惠珍接过“衣钵”,继续着那份供电人独有而又平凡的抄表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年仅19岁的张志斌带着一颗好奇的心走进了抄表的世界。从此,他一步步地见证东莞电网抄表工作从原始的挨家挨户抄表到使用抄表机、远程抄表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抄表机已发展到了第六代。
一场在新经济条件推动下的电力配营业务技术和理念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技术升级 让抄表服务更方便
上世纪90年代初,抄表条件已有所改善,但挨家挨户抄表仍必不可少,不过,初入行的张志斌也感受到了技术进步的新气息。
张志斌说,随着东莞撤县建市后,经济快速发展,用电量也提升,抄表班队伍也随之扩大。抄表的轮次也错开,分单双月进行抄表。
“一部分表单月抄,一部分表双月抄,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抄表员的效率。”张志斌说,进入21世纪后,抄表员不仅仅抄取用电度数,而且是集抄表、电费缴费、部分客户复电、宣传工作、错峰用电期间通知等多种任务于一身,全方位服务客户,“现在实行客户为中心的制度,抄表员就是客户和供电系统沟通的桥梁,就是客户经理。”
除了服务意识的提升,抄表技术也一步步发生着变化。
上世纪90年代,抄表机成为抄表员的左右手,张志斌就是首批抄表机使用者。“通过抄表机可以收集电表的信息,也可以通过抄表机发送信息。”张志斌说,抄表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抄表的效率,从而提升了服务质量。如今,抄表机已发展到了第六代。
近年远程抄表系统的投入使用让抄表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上世纪90年代,东莞成为广东省首批远程抄表系统的试验地区。“通过远程抄表系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远程收集电表信息、征收电费、通知客户缴费,检查用电是否规范等基本信息。”
当前,远程抄表仅在部分小区试用,据介绍,未来数年远程抄表将在全市范围内铺开,其更可靠更便捷的服务正让越来越多的客户享受到供电服务的升级体验。
推“一站妥” 客户从此不再排长队
抄表、收费、欠费复电、咨询查询……从一开始,这些用电方面的问题,即使是再小,也只能上营业厅去办理。
许多老供电人至今还对位于北门桥的城区营业厅的业务办理火热情景记忆犹新。“一个30多平方米的营业厅,在缴费高峰期都挤满了人。”尹文青曾经是一名收费员,让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来办理各种业务的人实在是太多,为了控制人流量,她们不得不每到下午四时半就要拉上营业厅的铁闸门。“最高峰时一天一个收费员可以办理600人次的收费。”由于开具发票要用到蓝色的复写纸,因此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被染成了蓝色。
随着东莞电网的发展,东莞供电局从“以设备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转变,客户服务有了质的改变。从1992年开始,东莞供电局开始和银行合作,市民可到银行缴纳电费,这一便民措施受到了市民的极大欢迎。
自去年开始,东莞供电局开始推行“一站妥”便民服务。什么是“一站妥”?东莞供电局用实际行动给予了精确的释义:“一站”,指客户首次通过95598客服热线、营业厅、登录官方网站等服务渠道办理供用电业务;“妥”,指客户业务办理手续简便,处理快捷,准确一致,达到或超过预期的要求。
东莞供电局的相关负责人举例说,比如过去业扩流程涉及多个部门,节点多,流程纵向链条长,导致业扩时限较长。现在,客户不再需要跨越多部门进行沟通就能搞定了。因为,“一站妥”服务模式的各环节环环紧扣,服务速度自然就快了很多。
■抄表趣事见闻 抄表像逛电表博览会
王燕庆是东莞第一代抄表员。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东莞城区刚刚接上电源,灯光照射的范围仅限于方圆之地时,王燕庆就夹着客户本,踏上了抄表之路。每到抄表的时间,王燕庆就要从早到黑,沿着当时城区内的小巷子挨家挨户抄表。
“当时客户用电量少,每户一个月不超过两度电。”王燕庆的徒弟谭惠珍讲述道。据其介绍,上世纪60年代,物质匮乏,大部分居民自己去购买电表,采取一户一灯制(居民家装15瓦灯泡,每月电费九毛)。或许是受香港设计潮流的影响,当时家庭所用的电表五花八门,很是吸引眼球。“香港表啊,上海机械表啊,进口的西门子表啊,真如一个电表的博览会!”
王燕庆在抄表岗位上一干就是近20年。上世纪80年代初,谭惠珍进入供电系统工作,被指定跟随王燕庆学习。王燕庆将其毕生的抄表“秘诀”传授于谭惠珍。“不要小瞧咱抄表工作,很有门道呢,怎样更好地服务市民,我们有一套。”
笑谈 抄表被狗咬,成了“名人”
尽管有师傅的抄表秘籍,但谭惠珍每当走在抄表的路上,听见狗叫声时,心就狂跳不已。据谭惠珍回忆,她与王小红和陈丽娟一道,用一支笔,一张《客户用电卡》,共同完成了15000户居民的抄表工作。“一大早从振华路出发,绕过北门桥、光明路等老街。为免在晚上打扰客户,我们还常常不吃午饭,争取傍晚前结束工作。”
“最怕去工厂抄表了。”谭惠珍说,工厂的狗与居民家的狗不太一样,居民家多为小狗,相对温顺,但工厂的狗却高大威猛不好客。为此,谭惠珍还颇为苦恼。
当时一位同事去工厂抄表的时候,被狼狗“无情地”咬了屁股,结果在床上趴了一个多月。也正是那次,这位抄表员成了供电系统的“名人”,至今大家还对这事津津乐道。
不过,随着谭惠珍对工作的熟悉,去工厂也更为从容。一回生,二回熟,那些狗也“认得”这位定期到访的“客人”,再也不乱叫了。从此,谭惠珍更加热爱抄表工作了,她还在师傅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些抄表技巧。“比如,哪些电表快,哪些电表慢,正常与否,一看就知道。”
佳话 抄表抄出爱情火花
抄表的岁月不全是平淡和枯燥的,也有一些让人羡慕的浪漫故事。上世纪80年代,陈丽娟在抄表班参加工作,负责居民客户;而另一方为抄表班男同事则负责大客户。两人都是抄表班员工,工作性质相近,但彼此起初却没有过多的交流。某天,陈丽娟完成了当天的任务正在办公室休息,这时这位男同事出现在她的眼前。“他买了一瓶芒果汁,还买了一个石榴,放在凳子上,让我吃。”陈丽娟回忆,当时她颇为意外,但随即报以了甜蜜的微笑。这位男同事后来常常为抄表走累了的陈丽娟送来芒果汁及石榴。此后的抄表岁月中,陈丽娟依然挨家串户地抄表,但忙不过来的时候身边已多了一位得力帮手。
这位男士后来成了陈丽娟的丈夫。夫唱妇随,他们真的爱上了这份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如今,陈丽娟已成为抄表班班长,但每每回想起那段岁月,她总会陷入甜蜜的回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