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第四季度,芜湖供电公司要对10.2万只智能电表进行逐一校检,以确保该市智能电表的更换工作顺利进行。
“正常情况下,一年最多能校检5万只表。”负责这一工作的计量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符广芹告诉记者,这意味着他们每个星期要完成1万只表的校检工作。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叠加条件下,计量中心党支部提出“停人不停台”的工作要求:人可以停下来休息,校表台面不能不运转。同时,号召广大党员冲在最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符书记,帮我准备个垫子,晚上我就在这儿睡了。”明年8月就要退休的老党员黄德明还主动向组织上“请战”,在岗位上发挥余热。
一名老党员的一句朴实的话,激发着年轻党员斗志,更给普通职工以信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计量中心,还有很多个“黄德明”式的党员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践行着入党宣誓时的承诺。
“工期再紧,任务再重,校表的质量一点不能马虎。”计量中心党支部在一次支委会上达成共识:校表事情虽小,但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用电计量。一旦不合格的电表流入居民家中,不仅影响供电人的形象,也会失去用户的信任。
为此,计量中心党支部将质量放在首位,反复强调,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保证。
计量员工参加青春光明行活动
此外,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计量中心党支部带领党员、职工,摸索改进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积极寻找新的检定方式,对传统的工作工艺进行改良创新。
在计量相关的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该中心重新设计了新的合格证模板,选用新型封印代替了传统封印……一系列的举措,大大缩短了检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5+2”,“白加黑”;242天,5808小时……经过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计量中心不仅按时完成了任务,而且做到了保质保量。没有一只不合格的电表流入市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芜湖供电公司智能电表的日检定量居全省首位,周检定量创10000只以上记录,成为安徽省电力公司采集系统建设队伍的领头羊。
“截止目前,我们已累计更换电表101605只,新装电表24269只”,符广芹欣慰地告诉记者,这125874只电表运行至今,没有一只因质量问题接到用户投诉。
细致的工作不仅赢得了用户的赞扬声,也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与支持。在该市智能电表更换推进过程中,受到了当地群众的配合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