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沈国华,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松江供电分公司抄表员。他1972年7月初中毕业后进入当时上海供电局松江供电所工作,1973年至今一直从事抄表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沈国华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生的巨大变化。
1972年,我进入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松江供电分公司工作,每天骑着一辆老式的凤凰牌自行车奔走抄表。36年过去了,我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年过半百的老职工,依然是一名抄表员,不过现在是开着汽车去抄表。
刚开始工作时,我负责抄录泖港地区的电表。那时,泖港的电表只有150只左右,我抄一遍表却要花上半个月。那时要去泖港抄表,只能乘轮船,清早6点就得赶到,当天还得在旅馆住下,因为第二天还需要骑车1个半小时到泖港乡下抄表。
如今水泥道路通到了村口,现在去抄录泖港地区最远的一只电表,来回2个小时就完成了。随着抄表器完全替代抄录簿,抄表效率就更高了。以我现在负责的新桥镇为例,该镇七八万只电表只要七八个人就够了,人均一天抄录1000只表早已是平常事。
这30多年来我发现,家用电器的增多使得居民用电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像新桥镇的一位姓沈的先生,原先居住的是平房,10户人家合用一只电表,每个月的总用电量一共就只有几十度。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这只电表的月用电量数超过了100度。再后来,沈先生申请了独用电表,一家的电量就上升到了300多度。
我刚开始抄表的时候,松江地区的电表一共也就8000来只,如今已经达到了41万户。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如今松江区的大用户数已有近5000户。以我熟悉的上海凯虹电子有限公司为例,这个公司1995年进入松江,当时申请的是一台315千伏安的变压器,到1999年2月增容至800千伏安,2004年再增至1800千伏安,2005年时新增了一座2000千伏安配电站,去年6月再次申请新增容量1000千伏安。目前,该公司的总用电量达到了4800千伏安,13年间用电总量增长了15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