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电”助圆致富梦,背井离乡成往事
1998年以来,贵州农村电力投资高达468.71亿元,2007年实现了“村村通电”,2009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户户通电”,这让农村老百姓实现了“用上电”的目标。特别是自2013年开始的小康电建设,贵州电网公司累计投资102亿元,覆盖全省10372个行政村,920余万群众受益。
新一轮的农网改造升级,并不只是意味着电器更好用、电灯更明亮,对很多返乡农民工而言,更是实现致富梦的良好契机。
对于家住施秉县双井镇双井村的张言罡来说,离乡背井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从2007年开始他便外出打工。2014年,该村开始架设“小康电”,张言罡随即选择留守老家创业,他创办的石家桥养殖基地,已经带动12户村民走上致富路。
“以前用电不方便,人畜饮水要用车拉,照明靠充电电筒,养殖成本很高,赚不到多少钱。”听到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消息,张言罡计划今年加大投入,再建一个养猪场,力争明年收入突破十万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诸如张言罡等返乡农民工而言,当“用上电”成为现实,“用好电”才是吸引他们创业的必备条件。
为助推返乡农民工留乡创业,贵州电网公司将采取“一镇一册”和“一村一方案”规划,细化农村电网建设规划,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优质服务举措,要求各基层单位结合实际开通业扩报装“绿色通道”,简化程序,及时完成10千伏线路架设和配电变压器的安装。
“用电有保障,我们对扩大经营规模就更有信心。”贵州母乳泉水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余其栋认为,良好的电力规划前景是吸引他返乡创业的重要条件。
在2014年余其栋决定返乡筹建“母乳泉”后,黔西供电局主动提供优质服务,为他充当“电参谋”和“电保姆”,不仅及时调整负荷、开通业扩报装绿色通道,还发挥技术优势帮助厂区新装了1台630千伏安、2台315千伏安变压器。目前,黔西供电局正在制定电网改造升级规划,确保企业扩规模用电无忧。
对于张言罡们来说,背井离乡已经成为往事,成为激励他们把企业做大做强、引领村民致富的动力。随着“小康电”建设不断推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态势进一步凸显,据统计,近5年来贵州省农民工跨省返乡创业就业人数达277.95万人,这一数据有望在未来继续扩大。
电商引领“黔货”出山,乡愁成为新卖点
2月13日,大年初六,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日子。
家住普安县三板桥的许小芸没有像往常一样收拾行囊,她申请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合伙人项目,准备开家网店。
“合伙人的审核程序有点严格,需要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不知道能不能顺利通过。”尽管如此,许小芸已经坚定了不再外出打工的决心,此前开了一家主营茶叶、核桃、鸡枞油等土特产的微店。
许小芸并不是激荡电商大潮下的独特个体,而是时代洪流中的一朵浪花。
去年8月20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了《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强调要把“三农”领域作为发展电子商务的主战场、主力军、主渠道,全力打造中国电子商务贵州版。
在今年1月17日开始的阿里年货节上,“土货进城”卖得最好的前三甲中有两款来自贵州,而贵州辣椒酱5小时就卖出了8万瓶。有身在外地的黔籍网友称:“贵州的年夜饭大礼包,感受到了妈妈的味道,荡漾着浓浓的年味和乡愁。”电子商务时代,乡愁已经成为新卖点。
“黔货”出山,电商引领;电商发展,电力先行。在贵州省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中,贵州电网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加大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电力基础设施投资,还督导所属各单位和部门做好优质服务,培育电商发展的肥沃土壤。
贵阳市观山湖区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区内,京东电商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建成,京东“亚洲一号”物流中心于去年12月8日正式投入运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物流、配送、运营、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商产业园。
为确保产业园区的供电需求,贵阳供电局从加快电网建设步伐、优化服务模式、简化业扩报装流程等多方面入手,解决项目建设用电难题。为了解决电源点问题,贵阳供电局还配套开工建设了110千伏京东变,预计今年年底投运。在变电站投运之前,该局采用了110千伏车载移动式变电站进行临时供电,确保工程建设、电商入驻用电无忧。
在2月15日召开的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集中工作会上,贵州电网公司副总经理时蕴伟强调,要加快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要结合对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发展、农民消费升级的新需求,加大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和农村机井通电工作力度。这对贵州农村电商发展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一位在农村淘宝上买到普安鸡枞油的网友说,他仿佛看到了广袤的乡村、连绵的大山和一望无际的森林。“我店里的产品,都能够掀起城里客人对于乡村的怀念,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留得住乡愁’。”许小芸说道。
而贵州电网公司正在开展的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将点亮乡愁,照亮返乡农民工的创业之路。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