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新闻THELOCALDYN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电新闻
供电新闻

从“人工巡检”到“实时感知”,电网“会说话”了——一度电的“数智之旅”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9-01  来源:舜网  浏览次数:4

 人物速写:眼花缭乱的电力系统图,复杂多样的海量数据,堆成小山的实验装置……没错,这些就是电力信息技术研发人员的工作日常。在山东华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记者通过倾听一线研发故事,了解最新研发成果,看到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下,电网系统的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新图景。

  8月28日,在青岛一家小区内,电力工作人员正在通过一个智能化装置观察区域用电情况。在这里,不仅数据实现精准掌控,以往需要人工在巡检才能发现的线路问题,如今都能够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并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前后变化,其实就在于一个小小装置的安装。它的名字,叫低压馈线监测装置。在位于济南的山东华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青岛这一试点小区的应用数据和运行状态可以被电力供服人员实时监测。

  “通过监测线路运行状态及环境信息,该装置能够更好地为供电服务指挥平台提供数据支撑,提高配电网精益化管理水平。”技术团队带头人苏明介绍,目前这项国内领先的技术装置,能够解决以往原始数据缺失和质量较差、缺乏有效手段校核数据等问题。

  破解“电去哪里了”

  AI+传感技术让电网“说话”

  “电力线路有着接线复杂、数量巨大等特点,加上负荷不均匀等原因,容易导致数据失真等问题,往往会带来故障定位难、运维成本高等难题。”

  苏明拿青岛这个试点小区举例。

  一个居民密集的小区,为了满足众多居家的电力需求,小区内往往配备了总配电室和一级配电设备。此外,还设有中间层级的二级配电设备,以及每个居家楼外的电度表箱。电能经过这些精心布置的环节,最终抵达每家每户的门口,并与居家内的配电箱相连结,从而完成了居家配电的整个流程。

  “整个复杂的电路系统中,电力部门往往发现,送出去的电和终端收费的电量是不一致的,这也就是损耗。”苏明用通俗的方式介绍他与团队人员的工作:“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和传感技术,搞清楚损耗去了哪里。”

  “损耗它跑到哪里去了?原来我们不知道电到底是在哪一个楼、哪个单元里出现了损耗,这个问题没法查。”庞大的电力运维系统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在哪条线路中出现损耗,又因何而损耗?是线路故障还是存在偷漏电现象?小区、工厂、园区……任何一个用电量庞大的生态系统中,损耗的产生都意味着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青年团队攻坚15个月

  梦想最终照进现实

  据了解,山东省共有配电变压器60多万台,每一台配电变压器下都有着一个庞大的用电系统。实现配电网络精细化管理显然非常迫切。

  从2023年初,华科的技术团队开始启动研发。他们的研发目的,是利用人工智能和传感技术,使“低压线路透明化”,整个电网系统数据精准采集,搞清楚每一度电都去了哪里。

  以往的电力监测装置由于成本高难以实现推广应用。“配电网的特点就是需要监测的设备数据巨大量,也就意味智能化改造需要的巨大资金投入,因此研发一款方便安装、且性价比高的产品才能具有竞争力。”正是因为有着清晰的设计思路,团队的研发进程才得以快速推进。

  在华科的研发实验室内,记者看到了这一年轻的技术团队。他们只有30岁左右的年纪,是一支以硕士和博士为主的配电领域专业人才。

  负责硬件电路设计的王金灿,其工作决定了产品最终的电磁兼容性和可靠性,为了拿出最完美的一版方案,他与团队人员反复修改方案。王德志所负责人工智能算法研发,这是整个产品研发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算法越优,产品性能也就越好,数据监测的准确度也就更高。为此,他与小组成员经常加班加点,不断地测试与验证。类似的人物例子还有很多,团队的合力推动着进程一点点前进。

  面对“新征程”

  科研执笔,擘画未来

  历经15个月,团队成员最终攻克一系列技术难点,研发出这款低压馈线监测装置,并很快开始在山东省内多个地市进行试点应用。

  “以台区线损责任制为主线,我们这个装置能够解决户表自动监测全覆盖、档案准确识别、计量闭环运维、反窃电诊断查处等用户关心的电路监测问题,以达到降损增效的目标。”苏明说,该装置能够对电能表、计量箱的运行状态等实时在线监测,主动计量设备“全时态”管理,实现计量资产可视化管理。“就拿小区来说,低压居民用电拓扑结构可清晰、直观、准确地在营销系统中展现出来,可以说非常清晰明了。”

  苏明透露,与此同时研发团队正在进行另一项研发,那就是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对电力设备局部故障的自动研判。“就像人一样,以往是生了病才去看病,现在通过一个智能感知终端的安装,能够在运行中主动发现‘疾病’并及时‘治疗’。”而这项研发需要大量的数据搜集和积累,以保证识别的准确性。

  对于团队人员来说,这又是一场新的“征程”。但从他们意气风发的面庞和极其专注的状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从设想到现实,其实并不遥远。(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