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资讯INDUSTRY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情资讯
行情资讯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有关情况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11  来源:国新网  浏览次数:41
我们立足企业和群众高品质用电期盼,指导供电企业统筹主配网规划,优化电网设施布局,提升配电网灵活转带和自愈能力,打造坚强灵活配电网,提高配电网韧性。同时,进一步优化投资管理,将建设改造资金向农村地区、老旧小区等供电薄弱区域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供电差距;结合清洁能源发展,加强配电网升级改造,系统提升配电网的综合承载能力。
  二是加强配电网运维管理。配电网要做到安全稳定运行,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我们指导供电企业加强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比如使用无人机开展设备巡检,推广应用不停电作业技术,不断提升配电网精益化运维管理水平,进一步减少故障停电次数、停电时间和影响范围。同时,指导供电企业优化停电检修计划,统筹安排管理,实行“一停多用”,避免同一条线路反复停电,最大程度减少用户停电次数。
  三是常态化开展频繁停电治理。2023年,我们开展了频繁停电专项整治,集中解决了510个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停电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2024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推动频繁停电整治工作走深走实,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我们持续巩固整治成果,重点在完善标准、细化举措、健全机制上再下功夫,加快问题台区线路“整线成片”治理,要求供电企业实现频繁停电问题动态清零。同时,《意见》中首次引入了群众监督机制,把人民群众的评判和感受作为检验治理成效的重要标准,共同推动供电质量持续提升。
  刚才您还问到了迎峰度夏的问题。迎峰度夏即将到来,大家都很关心迎峰度夏电力保供问题。今天北京的气温高达37度,河北、河南、山东局部地区超过39度。从目前情况来看,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局部地区高峰时段可能存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国家能源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常态供应有弹性、局部短时紧张有措施、极端情况应对有成效”为目标,压紧压实各方责任,通过强化能源电力监测预警、充分发挥高峰时段保供潜力、加快支撑性电源建设投产、做好跨省区电力优化互济、加强需求侧响应等措施,全力保障迎峰度夏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我就讲这些,谢谢。
  邢慧娜:
  最后一个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电网企业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智能化水平,从而优化用户服务体验的?谢谢。
  宋宏坤: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庞骁刚先生回答。
  庞骁刚:
  谢谢您的提问。人工智能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确实,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也做了一些研究和应用。我们着眼于未来发展,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去年,我们发布了光明电力大模型,这个模型就如同能源电力领域的人工智能专家,可以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做好供电服务提供“超级大脑”。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推进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供电服务领域的融合应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展开讲一讲:
  第一方面是深化“人工智能+办电”应用。我们将全力推进数字孪生电网建设(就是我们在即有物理一张电网的基础上,同时在数字空间构建和它完全映射的另一张数字电网),在供电方案答复环节与人工智能技术贯通融合应用,打造智能办电新模式,重点是提升大模型对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等行业知识的深度学习能力,结合客户用电报装需求,自动匹配电网资源,快速智能生成供电方案,并且提供多套方案智能比选,更好地支持客户快接电、早投产。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探索,比如我们江苏公司目前已经为超过5万个项目应用了供电方案智能生成技术,方案生成时间同比压缩了一半以上。
  第二方面深化是“人工智能+客服”应用。我们将深化人工智能线上线下服务场景应用,为客户提供更加主动、更加高效、更加贴心的服务。在线上服务方面,我们将升级改版95598、网上国网等渠道,推广智能语音、文本识别、自主外呼等服务功能,增强服务互动感、精准度。线下服务方面,我们将聚焦当前营业厅常规业务办理量大、客户需求多样等特点,建设智慧服务的“数字员工”,部署人工智能服务终端,提升交费、报修等常规业务办理效率,为临厅客户提供办电业务咨询、政策解答、智能查询等服务,提升用户实际体验。
  第三方面是深化“人工智能+抢修”应用。我们应用光明电力大模型,提升主动抢修服务质效,增强供电保障能力。加强数字电网动态拓扑建设,实现状态信息的“可感知、全监测”,实时分析停电范围,精准研判故障原因,迅速安排人员到现场抢修,推动电力抢修服务由被动向主动、智能化方向转变,全力压减客户等待时间。这方面也有很多例子,比如北京通州做了这方面的试点后,停电故障处置效率大幅提升,抢修时间平均节省20分钟左右。我们还会持续创新推出类似的“AI+电力”的产品,并且不断优化,让用电更加安心更加舒心。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邢慧娜: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四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大家再见!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