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质史上,这里曾经是沉寂了亿万年的茫茫戈壁。如今,一台台大型铲车、挖掘机、重型装载机把这片亘古荒漠搅动得风生水起。这里就是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在准噶尔盆地中有一大片区域沉积着丰厚的煤层,历经风雨剥蚀,形成了以赭红为主夹杂着黄白黑绿多种色彩的连绵山丘,被当地人称为五彩湾。如果说现在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开发已经成为新疆大开发、大建设中的一个热点,那位于它中心区域的五彩湾无疑就是热点中的热点。
为了保证准东五彩湾矿区开发建设的电力需要,2011年9月15日,一条750千伏输电线路从乌鲁木齐北郊变电站出线,带着新疆电网人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决心,沿途穿越沼泽、沙漠、戈壁,飞速地架向昌吉州准东五彩湾区域。
准东 从寂静中走来
从新疆昌吉州阜康市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之间有一条东西长约220公里的狭长地带,这就是被人们嘴里常常提及的准东区域。目前,国内几大电力龙头企业以及40多家国内煤炭行业重点企业全都汇聚这里,从事煤炭、煤电和煤化工开发。
在接踵而至的开发大军里,最早关注这片热土建设和发展的当属国家电网公司。2007年11月10日,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振亚千里迢迢来到刚刚处于开发起步阶段的准东五彩湾区域,同自治区主要领导一同为220千伏五彩湾输变电工程开工奠基剪彩。2008年8月6日22时25分,220千伏五彩湾输变电工程一次带电投运成功,具备供电条件,是准东煤电煤化工基地首个竣工的基础性建设项目。
新疆的快速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201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赴新疆考察时多次提出,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新疆的发展问题,加快“疆电外送”工作力度,“十二五”期间新疆电力外送规模要达到3000万千瓦,尽快把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解决中、东部地区的缺电问题。
中央的关心,给新疆优势能源转换战略指明了方向。国家电网公司超前谋划,科学地规划了特高压“疆电外送”的宏伟蓝图:“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投资近1300亿元,进一步加快新疆电网发展。其中就有开工建设±1100千伏准东-四川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计划。随着这一全球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的开建,无疑就把准东区域变成了“疆电外送”的“主阵地”。这恰好表明了电力工业正在成为五彩湾区域煤电开发建设大潮中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电力 续写昨日的辉煌
虽然,在短短的三到四年时间里,新疆电力公司在五彩湾区域已经先后建设了瑶池、五彩湾、吉木萨尔、岌岌湖、奇台等6座220千伏变电站,实现了五彩湾区域电网的全覆盖。但随着准东区域入驻企业的不断增多,这两年来用电负荷持续增长,供电形势趋于紧张。2011年6月,新疆电力公司又实施了220千伏五彩湾输变电增容改造扩建工程,进一步补强完善了五彩湾区域的电网。2011年9月30日,五彩湾增容扩建工程一次送电成功,成为疆内同等电压等级中规模最大的220千伏变电站之一。
但是,随着准东区域急剧攀升的用电负荷,原有的输电能力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要,新疆电力公司以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果断决定建设750千伏乌北—五彩湾输电线路工程,把750千伏电网延伸到准东区域。2011年9月15日,750千伏乌北—五彩湾输电线路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虽然计划今年7月底建成投运的这条输电线路暂时降压220千伏运行,但这毕竟是五彩湾乃至准东区域的第一条750千伏输电线路。不仅将会极大地提升准东区域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还为今后750千伏电网继续向准北区域延伸和提高新疆电网对±1100千伏准东-四川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支撑能力奠定基础。
众志成城 为了共同的目标
2011年9月15日,750千伏乌北—五彩湾输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按照工程里程碑计划,2012年7月30日前一回线路投运;8月31日前二回线路投运。新疆电力公司立即积极行动起来,把这项工程作为上半年的重点工作,提出倾全公司之力、集全公司之智、用最科学的管理、最优秀的人才、最先进的技术建设好这项工程。
自今年2月15日工程全面复工后,从750千伏乌北变电站到五彩湾的300多公里线路标段上,云集着1500多名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
作为工程建设管理单位,新疆电力公司750工程建设公司根据新疆电力公司党组确立的“建设国家电网公司优质工程,实现工程零缺陷移交生产”的目标,派出了坚强的管理队伍,在线路全程的七个施工标段,每一个标段都派有技术人员全程蹲点。他们抓质量、抓安全、抓工期,推行样板施工和标准作业,不断改进和创新现场工程管理工作,引导施工单位主动、严格、持之以恒地抓好安全文明施工,把创建国家电网公司优质工程的要求,落实到了每个施工环节上。
为了给施工单位创造一个和谐的施工环境,新疆电力公司党组把土地征用、交叉跨越、线路廊道、青苗赔偿等施工前期工作全部交给了工程沿线的供电部门。乌鲁木齐电业局和昌吉电业局充分发扬“全局一盘棋”的思想,毫无怨言地充当着工程的“开路先锋”,在前期工作中付出了艰辛努力,给施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华东送变电工程公司项目总工阳山深有感触地说道,新疆电力公司为我们顺利施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经常在外地施工,不怕山高,不怕水深,就怕群众阻挠。如果协调不好,停工十天半月也很正常。可在新疆施工,从来没有碰到这些问题,我们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好的施工环境。
有一种施工理念叫环保
拥有中国六分之一陆地面积的新疆,境内多山、多戈壁、多沙漠,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虽然新疆电网建设工程的设计者们在输变电工程所有细节的设计上无不渗透着环境保护的理念,但动辄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输电线路,仍不可避免地将穿越高山、绿地、森林、草场、戈壁和荒漠。
施工环保两不误,一草一木总关情。在线路设计阶段,新疆电力公司总经理王风雷和党组书记杨玉林都提出了建设绿色环保工程的要求。针对线路从750千伏乌北变电站出线后,将途经人口密集的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和昌吉州阜康市,为了避免过多地占用耕地和草场,双回全长312公里的输电线路,前45公里被设计成同塔双回架设。这样一来,虽然节约了一半耕地和草场,但对于新疆电力公司而言,却带来了建设成本的攀升和运行后检修困难的问题。
担负750千伏乌北—五彩湾输电工程三、四、五标段施工任务的是新疆送变电工程公司。这段施工线路双回全长136公里,共有296基铁塔。线路途经范围有沼泽、戈壁和沙漠。
潘金钟是这个施工标段的项目经理。这位看起来黑黝黝的汉子,却是一个十分细心的人。工程开工前,他带领相关人员先做了环境影响评价,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制定了科学的施工方案。在施工队伍进场前,他又刻意组织了一次环保培训,给施工人员普及环保知识。他还将自己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环保经验应用到了这一工程的施工中。比如开挖铁塔基础时,无论在丘陵还是平原,施工队都坚持深挖,把底层生土与表层熟土分开堆放,以便回填时尽量复原土的位置,保证回填后的土壤利于植物生长和植被恢复。
在三标段的施工中,由于部分线路途经沼泽地,潘金钟刻意把施工时间选择了大雪纷飞的隆冬时节。作为一名老送变电人,他十分清楚冬季施工的困难。但对于植被保护,这却是一个难得的施工时段。厚厚地冰雪严严实实地覆盖了大地,成了植被的天然保护屏障,基本上杜绝了施工车辆对于地表植被的伤害。植被是保住了,但施工难度却成倍增加。夏季施工时,一台挖掘机一天可以掏挖一个基坑,冬天地下水位上涨后,不但要边挖边抽水,还要对挖出来的坑基生火保温,这样掏挖一个基坑就要花费三到四天。潘金钟说,选择在冬季施工,光这一标段,就增加直接费用400多万元。少挣了400多万元,换来的是春天里绿意悠悠的碧草和遍野开放的野花。“我觉得值!”潘金钟专门强调了一句。
虽然四标段施工区域基本都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但施工队却更加注意环保。宁可多绕千尺路,不伤现场一株苗。沙漠里的每一棵植物都成了他们的保护对象,就连施工车辆应该走哪条小路都有明确的规定。放线阶段,为了保护线路下的沙漠红柳不受伤害,在植被多的区域,施工人员就搭建跨越架进行放线。植被少的地方,提前将植被移植开,等到放线结束后再重新恢复。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截止5月21日,750千伏乌北—五彩湾输电线路工程已经完成基础浇制595基,占总工程量的97%;铁塔组立432基,占总工程量的70.5%;导线展放64.5公里,占总工程量的20%。如果以俯看的方式从空中向下望去,在乌鲁木齐到昌吉州准东五彩湾的300余公里的距离上,一基基高耸的铁塔和一根根泛光的银线,像是在天际和大地之间架起了一道崭新的彩虹。(李易峰)
??? 信息来源:新疆电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