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新闻THELOCALDYN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电新闻
供电新闻

上海客户有了“智能用电管家”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27  来源: 2025年8月26日《国家电网报》1版  浏览次数:1

更快速调节用电负荷、更高效预测新能源发电出力情况、更精准分析数据节约客户用电成本……近日,国网上海电力打造“智能用电管家”,为客户、行业、政府安全可靠用电提供更多支撑。


“8月14日15时至17时,需要调节负荷160万千瓦。”8月14日,上海闸电东海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收到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发出的削峰邀约。在可调节能力范围内,企业的10个车网互动(V2G)充电桩参与削峰,累计贡献了0.18万千瓦可调负荷。此次,共有47家虚拟电厂运营商收到邀约。


当天,上海气温达35摄氏度。国网上海电力营销服务中心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的大屏上显示着各类数据中心、楼宇空调、充换电设施等的可调负荷数据。“这些负荷是可以‘抠’出来的电,它们可能来自几栋楼调高了空调温度,也可能来自几千辆车少充的一点儿电。虚拟电厂对于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有很大的作用。”国网上海电力营销服务中心需求侧管理中心副主任赵建立说。




虚拟电厂的探索建设,是近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获得最高奖项的项目——“‘AI+光明大模型’打造超大城市智慧能源管理大师”的具体应用场景。依托该项目,上海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接入资源最丰富、市场模式最多的城市级虚拟电厂,累计经济效益超80亿元,年均减碳量达51万吨。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郑纬民表示,该项目不仅在技术上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还在实际应用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项目由国网上海电力实施,通过电力领域垂类大模型和智能预测、交易、调控、结算四大智能体应用,全面赋能电力能源调节各环节,打造一站式多域协同智能体。简单来说,就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让上海广大用电客户有了一个“智能用电管家”。


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员工在中国联调临港国际数据港园区内排摸客户侧灵活调节资源。


近年来,上海全方位推动能源、产业、生活消费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部署7大类别15个绿色低碳重大应用场景。


电网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在能源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超大城市电网,上海电网呈现环境和资源双重限制下的受端电网属性,土地资源紧张,外来电占比高,保供压力大。从发电侧看,上海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持续攀升,呈现高度随机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从用电侧看,新能源汽车、客户侧储能等新兴负荷快速发展,同时,工厂、商场等用电大客户的用电需求变化性增强。发电、用电两侧的不确定性均在变大,导致传统的“源随荷动”单向调节运行模式及实时平衡模式难以同时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新能源电量消纳的双重需求。


在此背景下,项目如何发挥作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预测和调节是两个关键词。项目技术负责人、国网上海电力数字化部处长陈宇解释道:“这个‘智能用电管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精准地预测分布式光伏发电、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数据以及用电负荷数据,助力新能源电量更高效消纳。在调节阶段,‘智能用电管家’能够实现充电桩、空调、储能等用户侧设备调节策略秒级制订和精准无感调节。过去我们更多依靠购买外来电实现短期电力平衡,如今有了‘智能用电管家’,调节手段多了,就能省下部分购买外来电的费用。同时,参与调节的负荷侧客户还能享受额外补贴。这既保障了电网运行,也让客户获得了实惠。”


640 (1)

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员工手持“掌上管家”,实时关注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公司用能情况。


8月11日,上海电网负荷创新高。当日15时,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参与虚拟电厂响应,社区居民不仅获得了补贴,还得到了碳减排积分。这是上海首次实现居民社区侧虚拟电厂响应。临汾名城社区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依托“智能用电管家”里的“碳博士”装置,实现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充电桩、中央空调、水泵、公共照明等设备的智能调控,汇聚可调负荷资源近200千瓦。“我们的空调参与了响应,但个人体感温度并没有什么变化。社区居民除了获得补贴,还获得了碳积分,不仅能用积分兑换日用品,也为上海低碳发展贡献了力量。”临汾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张婷说。



碳普惠计量负荷互动控制终端。


有了“智能用电管家”,企业也可以获得绿电折算的具体数量,为企业获得绿证、碳证提供数据支撑。




“智能用电管家”也应用于其他领域,助力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用电更加“精打细算”。比如,“智能用电管家”通过分析气象站数据、地形地貌及历史发电数据,将海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短期功率预测误差降低了15%~20%,提高了电网的新能源电源并网和电量消纳能力;再比如,“智能用电管家”通过分析企业历史用电数据、生产计划,出具能效诊断报告,为企业客户精准找出能耗“黑洞”,帮助降低用能成本。



“智能用电管家”还为政府、行业等带来多重红利。国网上海电力数字化部副主任奚增辉介绍,为推动人工智能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他们重点攻关三方面内容:让人工智能更“懂”电力市场——开发适应新能源高占比的智能交易系统,重点提升虚拟电厂精准调控能力;让碳排放“看得见、算得清”——通过“电-碳-数”协同优化,为城市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强支撑;让行业协同发展——构建跨区域能源生态圈,推动项目成果向更多领域拓展应用,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更多方案。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