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段划分重构用电模式
基础时段划分为三段:低谷(0:00-6:00、12:00-14:00)电价4折,匹配光伏发电高峰;平段(6:00-12:00、14:00-16:00)为基准电价;高峰(16:00-24:00)上浮60%。尖峰时段在1/7/8/12月执行,夏季20:00-24:00在高峰价基础上再涨20%,冬季18:00-22:00与居民取暖叠加。
二、峰谷价差催生储能机遇
典型案例显示,峰谷价差达1.2元/kWh(高峰1.6元/kWh vs 低谷0.4元/kWh)。1000kWh储能系统日均两次充放可获3000元收益,当充电桩利用率超60%且价差维持0.8元/kWh以上时,投资回收期可缩至3年内。储能成本每降0.1元/Wh,收益率提升2-3个百分点。
三、执行范围差异化覆盖
强制执行对象为用电容量≥100kVA的工商业用户,充电桩全场景覆盖。灵活选择群体包括容量<100kVA的充电桩(可选固定电价)及特殊场景(如医院可申请豁免)。
四、投资适配策略
午间谷电利用:社区桩设置12:00-14:00专属时段,物流园通过"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实现42%成本降幅;尖峰避险:夏季20:00后调高服务费,动态负载调节系统可节省需量电费1.2万元/月;工具支持:共享桩测算器10秒生成收益曲线,电价日历实时同步政策调整。
五、政策深层逻辑
湖南光伏装机占比超20%,新政通过价格杠杆解决午间电力过剩与晚间紧张矛盾,强制推动发电侧储能配置及用电侧错峰,缓解系统调峰压力。
行动建议:存量桩需8月1日前完成电表升级以确保计量准确;新建项目优先布局低谷用电场景;投资测算采用"峰谷价差×利用率×365天"模型,低于0.8元/kWh项目需谨慎。政策变革实为收益机遇,精准测算可使充电桩运营实现"低买高卖"效益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