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INDUSTRY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无人化电力巡检蓝海浮现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1-23  来源:人 民 网  浏览次数:129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加快,市场对无人化电力巡检需求增加。据华福证券测算,未来机器换人需求广阔,潜在市场规模超百亿元。以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市场为例,当无人化巡检产品渗透率达到20%、50%和80%时,市场对应的存量需求可分别达到156.49亿元、391.23亿元、625.97亿元。如果考虑到每年5%所带来的新增需求,则每年市场增量需求也将达数十亿元。

  截至目前,泽宇智能、永福股份、苏文电能、申浩科技等A股上市企业均已推出无人化巡检产品,抢滩新蓝海。巡检机器人等相关业务有望为企业打开未来业绩增长空间,成为企业新增长极。

  ■■ 人工无法满足更高需求

  在江行智能技术总监张聪看来,智能巡检已是大势所趋,无论何种电站都需要从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代替人工,对站内设备状态、异常环境、作业行为进行自动诊断和智能预警,提高设备的状态感知和管控能力。

  “以电力巡检中最为重要的变电站巡检为例,变电站内设备种类繁多、运行工况复杂,巡视人员需要对主设备、主控室、端子箱、构支架、消防、土建设施及站内环境等开展日常巡视、红外测温、表计抄录等工作。而变电站一般都建在比较偏僻的地方,交通不便。如果只依靠人工巡视,不仅费时费力,也没有办法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张聪认为,现行设备监控管理模式下,运维人员缺少有效监测手段、设备运维能力弱等问题日益凸显。

  可再生能源发电站也存在类似困扰。去年底,十里海100兆瓦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随之而来的是运维难题。该项目占地2800多亩,分布在多个鱼塘上,且栖息鸟类较多,对清理、巡检工作要求相对较高。如果采用传统人工巡检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而通过运用机器人、巡检无人机等设备,可以将巡检时间缩短到20天,大大减少了人工工作量,提高了光伏电站巡检效率。

  同时,无人化巡检还可降低人工作业的安全风险。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配网线路带电作业次数已经高达120万次,平均每天4000次。华福证券分析师表示,巡检机器人可以通过行动路径智能规划,将采集的视频和音频讯息上传至本地监控后台,从而实现设备检测以及数据报警等功能,减少人工在高危险性场景工作的时间。

  ■■ 有望带来利润增长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机器人是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到202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到203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下,券商等金融机构对产业发展预期积极。信达证券分析师称,机器人行业的市场规模仍然表现出较为强势的增速,2021年我国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994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今年市场规模将达1412亿元。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有望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

  华福证券给出了一组更为直观的数据:1台巡检机器人可完成6人工作量。2022年,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3.3万元/年。假设一线电力人员工资为8万元/年,单台巡检机器人可大幅节约工资成本,经济性显著。

  提前布局相关业务的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公开数据显示,巡检机器人等业务已经为泽宇智能贡献了业绩新增量,公司营收从2018年的3.1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8.63亿元。该公司主要聚焦江苏市场,据西部证券分析师预计,到2025年,江苏机器人市场空间有望达90亿元,2022-2025年市场空间复合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32.15%,潜力巨大。

  ■■ 增加研发投入受重视

  随着无人化巡检需求不断增长,市场对产品的要求也持续提升。信达证券分析师认为,目前,市面上智能巡检机器人问题明显,技术优势决定市场地位。目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还存在检测精度较低、避障能力较弱、图像样本识别库更新缓慢等问题。

  在张聪看来,巡检设备需求大同小异,其中算法能力直接决定了巡检能力。“只要根据具体需求来匹配软硬件及算法模型,就可以满足智能巡检需求,就江行智能而言,我们利用无人机自动云台纠偏算法模型、航点安全自动校验算法等技术,可在保障安全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下对电力设施及线路进行高效、准确的巡查检测。”

  为此,张聪提出,要持续推动巡检设备的发展,就需要将产品进一步与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融合,建议企业在关注实际业务需求的同时,增加相关方向的研发投入。“比如,人工智能大模型、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以及多模态智能分析技术等。使用大模型可以从大量标记和未标记的巡检数据中有效的捕获专家知识,分析从电力设备上收集的实时数据,以预测和识别潜在的故障或不良状况,从而实现预测性维护。同时,利用多模态智能分析技术,对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和处理,可确保提供全面、准确的系统和设备状态评估,不断优化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条件。”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