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电力行业协会成立储能分会,标志着成都电力储能行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据了解,储能是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的过程。电力储能系统可以将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拼接起来,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从而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瓶颈问题,作为负荷平衡装置、备用电源,电力储能系统也是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必须的关键设备。

随着我国“双碳”政策的提出以及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引,储能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调节新能源的手段。作为国家战略,发展储能产业可以改变能源供给消费方式、改变现有电力系统的形态和运行模式,在响应国家“双碳”行动、推动能源转型中发挥重大作用,是未来能源产业发展变革的重要支撑。
当前,国家、省市储能政策相继出台,明确了储能发展目标和方向。今年,成都市发改委还明确了储能项目补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入选项目,将按照储能设施规模给予每千瓦每年230元且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市级预算内资金补助,连续补助3年,为成都储能市场化应用进一步创造了有力条件。
据成都电力行业协会理事长单位国网成都供电公司介绍,成都作为清洁能源大省受端负荷中心,全市所用电能中,清洁能源(水电、风电、太阳能)在供给侧占比87%,在消费侧占比达40.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中具有禀赋优势和先发优势。储能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技术,可在成都全面优化能源结构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此外,成都作为超大型城市受端电网,最大电力负荷峰谷差超过800万千瓦,潜在储能应用需求超过130万千瓦,其中电网侧应用需求约87万千瓦,电源侧需求约1.9万千瓦,用户侧应用需求约44万千瓦,储能市场前景广阔。
储能分会的成立顺应当前形势,分会将坚持成都电力行业协会为企业、行业、政府、社会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搭建共商共建平台,汇集电力企业、电池企业、储能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梳理成都市储能行业现状,参与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用融合,助力储能投资建设业务有序开展,支撑储能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