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杆现场,所有施工队员各司其职,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回想起将电杆运送上来时的场景,西溪供电所所长陈贵俊感叹:“太不容易了。”长板桥村地处山区,村中道路崎岖、地势跨度大。“原本这没有路,为了把杆运上来,我们活生生的开了一条路。”陈贵俊说。
农网改造施工现场(秦维思摄)
就是这条新开的路,成了山上村民下山的必经之路。“在没有这条路的时候,村里上学的孩子上学需要走林间‘小路’,每次上学和放学都要走两个小时,现在,孩子们不用走那么长时间了,也安全了。”长板桥村生产队队长阿比拉则说。
这条路连接着长板桥村村内与村外,对于农网改造工程队的施工队员来说,这是一条运输电杆的便捷之路,对于长板桥村民来说,这是连接村民与外界的方便之路。
西昌电力共计投资252.8万余元用于长板桥村农网改造,在完成好长板桥村电网建设的同时,还完善好了长板桥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长板桥村经济发展、农村脱贫致富注入新鲜活力。
“几朵落(你们辛苦了)洋芋则(吃洋芋)。”在西昌市四合乡马什洛村,彝族村民吉日十呷将刚煮好的十斤土豆送给了正在马什洛村进行电网变压器装配的电力工人。刚出锅的土豆热气腾腾,吉日十呷将土豆一边递到大家手中,一边向大家说:“几朵落(你们辛苦了),几朵落。卡沙沙(谢谢你们)。”
村民吉日十呷给电力工人送土豆(秦维思摄)
电力工人吃村民吉日十呷送的土豆(秦维思摄)
马什洛村位于西昌市西北山区,是彝族的聚居村,在几年前,为解决马什洛村村民家用电的基础问题,西昌市政府为村中各家各户装上了光伏发电板,实现了马什洛村从“没有电”到“用上电”的跨越。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光伏板发电产生的电量不稳定,不能全面满足村民实际的用电需要。在三区三州大背景下,西昌电力协调各方,对马什洛村的电网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
农网改造施工现场(秦维思摄)
为了如期完成对马什洛村农网改造升级的任务,所有参与工程的施工队员都放弃日常休息,全员加班加点坚守在一线。“每天晚上我们都要把项目的进度情况以图片的形式上报,如果出现问题,我们就会查找原因,做到出现问题不过夜。”西昌电力农电科运维专责徐炜明对我们说。
为了实现马什洛村村民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现实跨越,西昌电力投资78.3万余元,用于马什洛村的电网改造,待全部工程结束后,电网传输的电能将代替光伏发电成为马什洛村村中电能的全部来源,让村民告别生活“温饱电”,用上生产“小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