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党武镇天鹅村,张尧明及搭档帮助村民何明友仔细检查用电设施的健康状况。刘高才 摄
在贵安新区党武镇、湖潮乡一带,但凡提到电网员工张尧明,老百姓都会说,“这位张师傅态度好、水平高,有用电事儿找到他,靠得住!” “在我眼里,为患者打通任督二脉,是医生的本职;为城乡居民解决用电方面的疑难杂症,是电工的使命!”贵安供电局市场部营业一班综合作业员张尧明说,只要客户遇到困难,或有什么用电需要,他总是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设法予以解决。 8800天,解决客户用电疑难问题2580个 “叮铃铃、叮铃铃……”2019年2月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下午16时45分,贵安供电局营业一班综合作业员、客户经理张尧明的电话骤然响起:“请问是张尧明师傅吗?我是党武镇翁岗村自强养牛场的何光雄……5分钟前电表处突然冒烟整个牛场就没电了,好像是电表烧坏了……恳请你们过来帮忙看一下!” “光雄老弟,别着急,我们马上过去给你看看!” 听张尧明这么一说,电话那头的牛场负责人将信将疑地慢慢挂上电话。 原来,党武镇翁岗村自强养牛场的养殖数量由80头增加至150头,加工饲料的用电设备增加了四成多,用电负荷将近翻一番。电能表不堪重负“闹罢工”,急得牛场老板何光雄团团转。 牛场没了饲料,后果不言而喻。就在何光雄心急如焚、不知所措之际,17时12分,客户经理张尧明叫上搭档杨羽,驱车火速赶往翁岗村白岩脚的自强养牛场。经查,养殖场三相四线电能表、保护控制闸刀全部被烧毁,就连闸刀后面的绝缘皮线也被烧坏了五六米,情形相当严重。再到加工车间查看用电设备,多功能粉碎机、多功能搅拌机、捆草压草机、揉草机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倍,用电负荷由13.5千瓦增加至27千瓦,远远超过原有电能表的负载能力。 针对此种状况,张尧明、杨羽两人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开辟“绿色通道”紧急增容。一边通知装表班人员配备大功率电能表、空气开关和大线径铝芯绝缘防腐线,一边帮助牛场补办电能表增容手续。18时15分,大量程新电表、空气开关、铝芯绝缘线更换安装完毕,养殖场用电设备恢复正常转动。何光雄紧紧握住张尧明的手,激动地说:“太感谢你们了,太感谢你们了!” 对电力设备开展“望、闻、问、切”,这是张尧明的看家本领,也是工作职责。 2019年1月8日,伴随各类客户迈进“迎峰度冬”用电高峰时段,张尧明携搭档杨羽、张小辰按计划对辖区内10千伏党松线、党紫线、党岩线、潮高线、紫学线等线路所带的配电变压器、配变计量装置、400伏及以下线路等供电设施进行巡视检查和红外测温,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和安全隐患,保障城乡居民持续、可靠用电。 “在巡视检测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电气设备是否存在冒烟的迹象,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如果冒出黄色的烟,可以断定该设备过热,因为机械上的故障或电源上的问题使电气设备过电流,大电流将竹、木、胶布、绝缘纸、油漆等物质烘烤到150摄氏度左右,电气设备上的绝缘物质快炭化时,就会冒出黄烟。如果冒了黑烟,电气设备损坏的可能性就很大,意味着电气设备绝缘层已被烧坏。”张尧明介绍道,利用人的嗅觉,根据电气设备的气味也能判断故障,如产生过热、短路、击穿故障,则有可能闻到烧焦味、火烟味和塑料、橡胶、油漆、润滑油等受热挥发出的气味。“当然,用手接触电气设备外壳也能‘切’出故障隐患。当手掌稍久地停在电气设备上时,觉得烫得难受,这时电气设备表面温度已经达到50摄氏度左右了。电气设备内部温度要高出表面温度10~20摄氏度,电气设备一旦过热,会加速绝缘老化,使其寿命缩短。”张尧明向记者讲述他多年的“临床经验”。 8日上午11时25分,当张尧明、杨羽、张小辰三人巡视检查完毕石厂村的线路设备,刚刚到达天鹅村村口,正准备上山采药的杨怀安老人一眼看见张尧明,便急忙走上前拉住张尧明的手,“张师傅,你来得正好;走,到我家去,帮我把灶房里的电线、电灯给接一下!” 原来,杨怀安老人在5天前熏腊肉,不小心着火烧起来,把灶房里的电线、灯泡全烧了,幸好发现及时没酿成大祸。老人不懂电,不伸援手哪能行!打开简陋的灶房门,张尧明等人凭借娴熟的技能,三下五除二接通室内线路10余米、安装拉线开关2个、接通电灯2盏。贴心、周到的服务,妥善化解了老人数日来的“心事”。 在党武镇、湖潮乡30多个行政村,不管哪位村民在用电问题上找到张尧明,他都尽力而为,绝不推辞。慢慢地,乡亲们都称他为电力行业的“老中医”。 曾在云南西双版纳空军雷达部队服役5年的张尧明,觉悟高、身体勤、心眼好。据营业一班班长蒋青桥仔细测算,自张尧明从部队复员后1995年5月10日进入供电企业的那一天起,至今已在电网企业基层班组辛勤打拼了8860多天,帮助用电客户准确诊断、妥善解决各种疑难问题2580余个。

张尧明及同事在走村串寨问诊用电设备的同时,不忘给村民宣传讲解用电业务办理方式和安全用电知识。 刘高才 摄
24年,行走里程达24.98万公里 无论寒冬腊月,还是高温酷暑,为辖区客户做好供电服务、消除设备缺陷的脚步,从未停歇。 20多年来,“执着耕耘、锲而不舍”,成了张尧明的代名词。1989年12月至1994年12月在云南西双版纳空军雷达部队绿色军营的锤炼与熏陶,使他养成了雷厉风行、无惧险阻、不胜不休的习惯和作风,复员后进入供电系统工作,军人坚定果敢的本质和勇往直前的品行丝毫未变。 2016年6月9日,恰逢端午节。上午9时,数十年未遇的强风、暴雨突袭党武、湖潮两乡镇,导致多条10千伏线路出现故障。10千伏党松线党泥分支线3号杆至4号杆之间的导线被连根拔起的大树砸断;17号杆、18号杆被山体滑坡直接掩埋,造成党武镇罗家坡、苦李井、小石厂、天鹅、摆克等6个行政村2489户村民停电。此时,张尧明的妻子患急性阑尾炎正送入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需要人照顾。面对紧急抢险任务和患病的爱人,他毅然选择了前者,第一时间奔赴事故现场。由于灾害发生地位于林区,山高坡陡林密,道路不畅,给抢修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为及时将抢险材料送至抢修现场,他走村串寨动员村民出工搬运抢修物资。白天,哪里最艰苦他就到哪里,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夜深了,他往返于荒郊丛林的抢修工地检查值班、物资保管情况。在连续4天的紧张抢修中,他没有请假到省城看望过病床上的老伴,直到抢修任务结束,他才带着一身的尘土和满心歉疚急匆匆赶往筑城第一人民医院。 “只要客户在用电方面有需要,我们就该主动作为,设法满足!”张尧明告诉记者。跟随老张走访客户问需求的脚步,不经意间走进了党武镇永兴砂石厂。谈及供电部门的服务,厂长何东杰满面笑容地说:“从砂场开建几番升级到现在,产量也从最初的几万吨提高现在的几十万吨,供电部门对我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特别是张尧明师傅,一直对我们砂石场进行跟踪服务,不定期上门帮助检修配电变压器、粉碎设备电机等,还仔细检查、维护供电线路。倘若出现紧急情况,一个电话打过去,他总会赶到,从来没有怨言。对于张师的帮助和服务,我们心里很感激……感谢张尧明等师傅一直以来对我们的鼎力支持!” 自空军雷达兵复员投身电网20多年来,张尧明无论是外出巡查维护线路,还是走访调查客户用电情况,一直保持着随身携带工具包的习惯,包内不但有必备的维修工具,还有他自己掏钱买的灯泡、灯头、开关等备件,随时帮助处理老百姓的用电故障。正是这样一位心系客户、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供电老兵”,在电力系统多次获评安全生产卫士、先进工作者、优质服务先进个人、优质服务标兵等荣誉称号。 据营业一班详尽统计和测算,从1995年5月10日至今,24载春夏秋冬、8800多个霜晨雨夕,张尧明在党武、湖潮两乡镇224.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行走里程累计达到24.98万公里。 古罗马著名学者塞涅卡有言:“真正的伟大,即在于以脆弱的凡人之躯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风霜晨露,春华秋实,四十有九的张尧明全身心扑在供电事业上,他勤钻研、勇担责,不怕吃苦、甘耐寂寞,从未因为工作的艰辛而放弃梦想,也从未因环境的艰苦而驻足不前。这就是扎根基层、默默耕耘、播洒光明的电力客户“老中医”张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