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4月到今年6月,物业已经退了2000多元电费给我,我确实感受到了变化,也真正受益了。”7月10日,在襄州区生资食品大市场经营一家副食批发店的涂志霞说。
襄阳瑞邦物业公司是该大市场的物业公司,由于该大市场属于商业综合体,商户较多,所以一直实行物业公司向供电公司买电,商户再向物业公司买电的转供电形式,且执行一般工商业电价。涂志霞就一直向襄阳瑞邦物业公司买电。
“为帮助商户减税降费,去年到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省物价局先后5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不满一千伏的用电价格从每度0.87元降至每度0.6907元,每度电降了近2毛钱,降费决心很大。”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胡启敏告诉记者。
但在实际抽查中,市市场监管局发现降价红利并没有全部传导到电力终端用户,因为部分转供电主体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红利被转供电主体截取,转供电降价“最后一公里”被堵。
为扫清这些国家政策落实中的“肠梗阻”,7月,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全市转供电收费清理规范专项检查,以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物业公司、写字楼等为重点,以清退多收价款为切入点,以行政处罚为手段,以社会监督为压力,快速营造了氛围,让不少转供电主体主动退还多收的电费。
“我们市场内有146家商户,作为合法的物业公司,必须积极响应政策,包括涂志霞在内,已经退还电费近13万元。”襄阳瑞邦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4月1日以后多收的电费已全部清退到位。
记者了解到,襄州区市场监管局、枣阳市市场监管局从去年就开始部署清理行动,对辖区电网和转供电重点单位进行检查,两局已经监督转供电主体向终端用户清退了56万余元,取得明显成效。
为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扩大受惠群体,市市场监管局要求各县(市、区)局继续努力,用一个月时间(8月10日以前)摸查转供电主体不规范的收费行为,并要求转供电单位严格执行目录电价,不得将其他费用与电费捆绑收取。
对于责令限期清退,逾期未清退、无法清退的多收价款,全额予以没收,上缴财政。对于弄虚作假、欺骗组织,甚至经多次宣传提醒仍拒不清退,屡查屡犯的,按照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
“对于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典型案件,我们将公开曝光。必须打通转供电降价‘最后一公里’,让用电终端用户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郭方芳说。
市市场监管局提醒使用转供电的终端用户,若发现未享受降低后的电价,可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