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能表是智能电网获取电量信息的原始信息节点,也是用户和电网交互的第一界面。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安装使用电能表4.53亿只,覆盖率达到99.4%。电能表安装数量庞大,如何确保电能表质量、保证计量性能准确可靠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电能表现场运行可靠性,中国电科院计量所积极开展实验室能力建设,完善检测项目,加强实验室流程管理,确保数据公平公正,跟进国际动向,助力计量事业发展。
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实验检测能力
以计量所为主题的国网计量中心是国家电网公司最高计量技术机构,具有国家电能表型式评价授权和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CNAS实验室认可等资质,可以面向全国开展电能表的型式评价,并为国家电网公司提供招标前全性能检测、元器件比对、软件检测等技术服务。
检测能力是衡量一个检测实验室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计量所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实现了电能表试验检测能力创新与引领。自2009年起,计量所以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更换、国际标准变化为契机,开展智能电能表检测技术研究,创新试验方法,完善检测能力,核心竞争力极大提升。
目前,计量所相关实验室可依据国家、行业、企业等相关标准进行电能表的计量准确性、电磁兼容、机械性能、电气性能、气候影响、绝缘性能、费控安全七大类60多个试验项目,是国内开展电能表试验项目最全的实验室。截至2017年底,计量所共完成7477批智能电能表的全性能检测,保证了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
计量所一直从事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电能表故障的收集和处理工作。通过电能表故障案例分析,计量所创新性提出外部恒定磁感应试验等共计20余个电能表试验项目,并针对试验项目与生产厂家积极沟通协调,自主研发了工频磁场抗干扰度试验装置、恒定磁场抗干扰度试验装置、电流回路阻抗试验台体以及模块互换性测试台体等多个测试设备,并形成十余项发明专利。同时,计量所将现场实际问题提炼的检测方法纳入智能电能表企业标准的修订工作中,积极引导相关部门将检测方法纳入国家计量技术法规、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中。计量所牵头编写的智能电能表系列标准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
多措并举,确保数据公平公正
智能电能表招标前检测数据将直接应用于国家电网公司集中招标的技术评分,受到电能表生产厂商与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部关注,。确保数据公平公正是智能电能表招标前检测工作的重点。
在规范检验检测工作流程方面,计量所从收样、检测、解密和审核四个方面进行监督。电能表收样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收样。检测过程为盲样检测,工作人员无法在解密前了解送样单位信息。在企业信息与报告解密时,聘请第三方监审员进行现场监督。检测报告经过检验员、实验室负责人和授权签字人三级审核后方能出具给送检单位。
在提升检测设备自动化程度方面,计量所先后自主研发了电能表半波试验负载自动匹配仪、电压中断跌落装置等专业设备,实现了试验检测设备的自动化,降低了人员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在加强信息化建设方面,计量所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化检测平台,该平台可以从每个检测设备中自动提取检测数据,并自动生成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有效防止人为篡改数据情况发生。
目前,全性能检测工作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电能表检测和报告出具,所有检测设备的数据可溯源,有效保证了电能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招标工作的公平性。
跟踪国际前沿,提前应对国际标准的落地实施
近年来,国际法定计量组织(OIML)发布了IR46《有功电能表》标准,该标准与我国现行的电能表标准体系存在明显差异。作为OIML成员国之一,我国须开展IR46的标准转换工作,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检定规程、国家标准等标准均会在几年内陆续调整。
为保证IR46标准在中国转化过程中占领先机,计量所基于IR46理念提出“双芯”智能电能表思路,开展相关软硬件研制,保证新一代智能电能表满足下一代电能表标准要求;积极参与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检定规程、国家标准编制工作,引导相关技术机构接受国家电网公司新一代智能电能表方案,并在标准编制中给予体现;同时开展相关检测设备研制,并提前对计量所相关设备进行升级储备。通过多方面提前布局,计量所已成为国内少数几个具备IR46检测能力的实验室之一,为进一步推进业务拓展奠定基础。
计量所始终以贯彻落实国家计量法制化管理、维护国家电网公司计量标准量值准确、统一,开展计量产品质量监督管控为己任,在创新电能表检测服务,助力计量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计量所将有力提升在检验检测认证中的能力,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加强计量计量监督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抓手,进一步做好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