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发展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京蒙两地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内蒙古也由此成为北京市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保障着北京40%以上的电力需求。
记者实地走访中了解到,在中广核内蒙古宝力格风电场,200台风力发电机每年能发电5亿度,足足相当于北京CBD地区一年的用电量。而建设中的锡林郭勒盟西乌旗京能五间房火电机组项目则正依托高新技术将锡盟丰富的煤炭资源向清洁能源转化。
据悉,由于当地能源资源富集,多种能源总量都在全国范围内数一数二,包括全区煤炭资源勘查估算总量8518.8亿吨,位居全国第一;风能资源总储量13.8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3.8亿千瓦,占全国50%以上;太阳能年总辐射量4830-7010兆焦/平方米,居全国第二位,年日照时数2600至3400小时,是全国高值地区之一。
等到2017年,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北煤南运”的格局将转化为“北电南送”,真正实现“煤从空中走”。同时项目建成后,将有三分之一的电量被输送到北京,进而帮助改善首都的大气环境。
可以说,锡盟未来成为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不仅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优化地区经济结构、促进边疆稳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优化首都和华东地区的大气环境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在新能源方面,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也有着天然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北京市由于用电需求较高,70%用电负荷需要外购,因此,国家能源局也将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作为京津冀地区防治大气污染工作中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之一,目前正在规划建设赤峰市外送北京新能源基地与乌兰察布市外送北京新能源基地。
此外,内蒙古在煤制油、煤制气等现代煤化工领域也主动与北京加强合作。作为重点项目之一的大唐国际克什克腾旗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所产煤制气全部通过配套克什克腾旗—北京煤制气管道向北京供气,不仅缓解了北京冬季用气高峰期供气压力,还对改善北京地区空气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11月建成投产后,已累计向北京市供气12.9亿立方米。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