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资讯INDUSTRY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情资讯
行情资讯

深化电力供给侧改革正当其时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5  浏览次数:293
     在空气污染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为了改善电力供应的能源生态环境,需要从供给侧方面减少火力发电的煤炭使用量,用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但在发电领域,“弃风限电”、“弃光限电”等情况严重。是什么原因催生了这一问题,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传统能源发电

危害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

煤炭开采会给煤炭供应区带来极大的环境破坏。一是煤矸石大量堆积,其中的有害成分严重破坏周围的大气、水域和土地。二是水资源漏失和破坏严重,造成当地人畜饮水困难。三是采煤造成土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壤退化,致使当地粮食减产、植被破坏严重。四是采空可造成当地地壳发生变动,从而增大地震的发生几率。

火电开发对居民公共健康产生极大负面影响。一是火电厂数量与二氧化硫排放集中地区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数据显示,华中、华东、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火电厂分布的密集地区,它们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重高达71%。二是火电厂燃煤释放的二氧化硫污染是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上升的最主要原因。研究显示,电厂规模每增加1%,二氧化硫排放量就会增加0.8%—1%。三是火电厂建设对居民健康的影响非常显著,火电厂排放的污染物使公众罹患呼吸性疾病的危险陡增。有研究显示,二氧化硫排放量每增加100万吨,“万人中呼吸系统死亡人数和肺癌死亡人数”就会相应增加0.5人和0.3人。

谨防地方利益

成电力改革的最大障碍

虽然存在以上危害,我国电力转型却非常缓慢,对新能源的利用明显不足。近几年,我国火电装机容量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虽由2000年的74%下降到了2014年的67%,但火电装机容量的绝对值却仍在逐年上升,由2000年的23754万千瓦提高到了2014年的92363万千瓦,仅2014年就比2013年增长6.2%,增加了5354万千瓦,是2014年整个风电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且超过2014年整个核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之和。

在全球强调低碳发展的大趋势下,煤炭产业长期持续减产是大势所趋,但地方利益集团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不愿放弃煤炭产业,仍然盲目把资金投入这类夕阳产业的做法,只会使煤炭企业亏损加大,并让全国人民为环境和财务上的损失买单。与此同时,随着火电装机容量绝对值的逐年上升,我国“弃风限电”和“弃光限电”情况严重。在风电领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2015年间,全国年均弃风率高达10%以上,全国弃风电量累计超过997亿千瓦时,相当于三峡和葛洲坝这两个水电站2015年全年的发电量,“弃风限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530亿元。在光伏领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仅在国家电网调度范围内,我国累计弃光电量就高达46.5亿千瓦时,弃光率高达13%。“弃风限电”和“弃光限电”会影响资本对风电和光电下游项目的投入,殃及发电收益,进而影响风电和光电产业链的上游行业,从而限制全产业链的发展。

     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困难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一是煤炭企业自身转变困难,“来钱快”的思路不变,不愿进行使用清洁能源所需的固定资本更新。二是新能源开发本身存在问题。首先,新能源的盲目开发造就了只有建设规划没有用电规划、只管生产不管市场的局面。其次,远距离送电对受端电网的安全供电风险大,需要建设大量特高压配套设施,而继续使用当地既有的传统能源更能保障及时供电。再次,新能源如风电建设项目可能会对当地局部区域气候产生影响,造成当地风速减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最后,新能源之间还存在如何协调的问题,如云南地区的风电和水电使用之间的矛盾与互补。三是要地方主管部门放弃权力和利益很难。对于电力市场而言,电网垄断致使供电企业竞价上网、竞争供电无从谈起,出现了越改革电价越高的恶性循环。当前我国工商业用电占全部用电量约85%,其实际支付价格水平已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改革步入深水区,长期充当政企合一的市场竞争主体,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及其下属平台成了阻碍公平竞争的最大既得利益者。

制定国家一体化的新能源发展方案

要解决以上问题,一是地方政府部门要多讲大局观和长远观,不能因为担心出现经济收益减少和失业增加等问题,就不控制火电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节奏,不能忽视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火电产能过剩问题。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地方官员的指标,奖罚分明。

二是建立煤炭经济运行协商机制,控制煤炭供应。防止煤炭企业为了维护行业利益而降价促销,产生不顾生态损失的恶性竞争;控制煤炭产量,减少过剩产能,改善供求关系,促使煤炭市场企稳回升;促使一批“僵尸煤矿企业”减产置换,推动传统煤炭行业转型,打好煤炭去产能攻坚战,抑制高污染高排放项目的继续上马。

三是统筹规划全国一盘棋的电力供给格局,制定新能源发展规划。远距离送电对受端电网的安全供电风险大,需要建设大量特高压配套设施,更需要风电和光电并网,应当制定国家一体化的新能源建设、分配和使用方案。与传统火电比较,新能源发电普遍具有不稳定性,协调新能源利用开发并提高利用效率,只能通过大范围开发利用才可能实现。因此要由中央政府统筹规划,实现全国一盘棋,扩大资源配置范围,扩大跨区输送电,让风电波动性在大电网中自行消纳,从而为社会提供更为稳定的电源。

在电力供应紧张时,进行电力体制改革的风险较高,而在电力供应过剩时,则是推动改革的好时机。因此,我国应把握住目前的时机,深化电力市场机制改革。

链接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能源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打造中国能源升级版,必须加强全局谋划,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方略和行动纲领,推动能源创新发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完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深入推进政企分开,分离自然垄断业务和竞争性业务,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推动能源投资主体多元化。深化国有能源企业改革,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推进原油期货市场建设。

推进能源价格改革。推进石油、天然气、电力等领域价格改革,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天然气井口价格及销售价格、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由市场形成,输配电价和油气管输价格由政府定价。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重点推进电网、油气管网建设运营体制改革,明确电网和油气管网功能定位,逐步建立公平接入、供需导向、可靠灵活的电力和油气输送网络。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步伐,推动供求双方直接交易,构建竞争性电力交易市场。

健全能源法律法规。加快推动能源法制定和电力法、煤炭法修订工作。积极推进海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核电管理、能源储备等行政法规制定或修订工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