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容忽视的是,今年新能源限电却加剧,在国网看来,这与近两年用电需求放缓、电源结构不合理、电网发展滞后、市场化机制缺失不无关系,建议实现电力系统整体统一规划,建立有利于新能源消纳的市场化机制,并且加强调峰电源管理。
经过近十年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风电规模最大、光伏发电增长最快的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在15个省区已成为第二大电源,有11个在“三北”地区,占比均超过10%。其中,蒙西、甘肃风电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甘肃、新疆太阳能发电装机超过500万千瓦。冀北、甘肃、蒙东、蒙西新能源装机比重均超过30%。
与新能源的快速增长相比,用电市场扩展却慢了很多。截至11月底,国家电网调度范围内电源总装机同比增长9.9%,但1至11月用电需求增速却仅有0.4%,这导致国家电网调度范围火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利用小时数同比分别下降356、311、94、45小时。
“我国风资源集中、规模大,远离负荷中心,难以就地消纳。新能源集中的‘三北’地区电源结构单一,抽水蓄能、燃气电站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低。加之近两年经济增速放缓,电力增速减慢,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今年新能源消纳矛盾更加突出。”国网新闻发言人张正陵分析称。
当前正值编制国家“十三五”能源电力规划的关键时期,国网建议,改变过去各类电源各自为政,只发布专项规划的做法,实现电力系统整体统一规划。同时,落实国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相关要求,合理确定政府、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用户等各方主体在新能源消纳中的责任和义务,建立有利于新能源消纳的市场化机制。此外,合理控制供热机组和自备电厂发展规模,明确自备电厂参与系统调峰的相关要求。 来源:电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