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已经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内容。这标志着《纲要》确已下发至各省市,近期将公布全文。
延伸阅读:新电改提速 发改委加码电网成本监管
在国家将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纳入重大战略的大背景下,与电力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结构、城市空间布局、环境生态空间等都将有非常大的优化和调整,京津冀电力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直以来,京津冀地区长期呈现电力供应偏紧局面。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逐步推进,环首都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仍将不断增长。在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前提下,要保证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成为必然选择。
京津冀地区(华北电网)一次能源分布与电力负荷分布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东部的京津冀鲁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是华北电网的负荷中心,西部的山西、蒙西地区的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是华北电网的重要送端。
作为华北电网的重要受端,京津冀电网还担负着保证首都安全供电的责任,是电力工作的重心所在。同时,规划逐步关停和淘汰电网中的落后小容量火电机组,积极发展大容量、高效益、环保、节水的燃煤机组,根据各地供热需要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热电联产、热电冷联、燃机等项目,适当规划一定容量的抽水蓄能机组。根据地区资源优势,加快京津冀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等新能源规划项目,降低华北电网电源装机中煤电所占的比例。
在电网规划方面,根据适度超前、分层分区、相对独立的多通道分散落点送电的原则,以保首都电网安全供电为中心,按照“首都供电安全依靠京津及冀北电网、京津及冀北电网供电安全依靠华北电网”的规划思路,加强京津冀电网主网架结构,增强主网架安全稳定能力、消纳区外来电的能力以及抗击严重自然灾害的能力,统一规划、远近结合、分步实施,形成网架结构简明、层次清晰、安全可靠、运行灵活、经济高效的电网。
目前,京津冀地区已经建成电源装机约7300万千瓦,形成了坚强的500千伏大环网结构,北京、天津电网各自形成500千伏环网,并和冀北电网共同形成了京津唐环网结构,河北南部电网500千伏“日”字形网架结构初步成形,通过10个通道接受外来电力约2900万千瓦,有力地保证了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
然而,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提速,以及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可避免的将带来能源政策、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环境生态等新的调整和情况。如在用电量增长方面,预计 “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约降低为4.2%。在大气污染防治的压力下,国务院提出京津冀区域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
新的情况下,国家将对京津冀的电力供应、电源建设等规划进行统一的、适当的调整。就产业布局来说,河北电网尤其是河北南网需要进一步加强。今后京津冀一体化电网建设主要依托外来通道,做好电力接纳,并完善主网架。随着电力负荷发展,建设一些输变电工程,以提高供电能力和可靠性。
积极应对各种变化,加大电力供应总量设计,进一步加大从外省向京津冀地区的送电力度,主要加大对津冀两地尤其是河北地区的电力供应,加大发展分布式新能源等清洁能源。
立足于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背景,必须考虑产业及人口转移、环境问题等因素,明确电源建设方案、受电落点和受电方式,梳理并适当加强京津冀电网和外部电网的联系,高效接纳外来电力。
目前,京津冀地区已核准的火电装机规模合计约1600万千瓦,且多为气电,规模达940万千瓦,在风电、光伏资源较好的张家口、承德等地区也正在有序开发新能源发电。
在今后统一规划发展中,京津冀地区将进一步加大受电比例,绿色发电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并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电网输电、配电能力,发展智能电网、微电网、电动汽车等。来源:北极星配售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