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体现在供电能力的不足和供电质量的电压合格率不高,反映出了农网一、二期工程改造时期,改造标准、工艺不高,电网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县域内经济的迅速发展,电网低电压问题成了亟待解决的首要课题,其涉及面较为复杂,主要体现在季节性负荷,比如“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猛然增大时电压偏低,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的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超长卡脖子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线路电压降大,加上台区变压器调档、调压能力不足等原因,极易造成末端电压低,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该局决定在2014年配备无功智能综合补偿箱,实现配电台区无功的就地平衡的基础上,进行配网自动化改造和基础线路改造,投入更先进的配网设备,解决卡脖子线路,实现配网的可测、可调、可控。力争在几年内,通过集中治理,使全县用户的供电质量有根本性的提升。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