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乡供电公司第一个劳模工作室——“史辛琳劳模工作室”,长长的走廊两侧悬挂着公司不同时期劳动模范的宣传海报,工作室内展示着工作室成员的各种“宝贝”:壁架式供电终端天线安装塔架、六芯电力数据传输屏蔽电缆、车载配电抢修工具柜……
成立三年以来,“史辛琳劳模工作室”坚持以明星劳模的去激活一个班组,凝聚一个团队,为企业发展的关节点上打好了人才攻坚战。
人才培养的“实验室”
4月24日下午,在“史辛琳劳模工作室”里,几个身穿绿色裙装的姑娘,面带微笑,头顶图书,以“丁字步”的姿势站成一排。在她们面前,就是此次礼仪培训的讲师——工作室领头人史辛琳。
2011年6月创建伊始,史辛琳劳模工作室就围绕营业电费专业生产实际,围绕企业管理及班组建设上的重点难点,积极引导和带领员工开展技术攻关、管理创新、技能竞赛,确定了“优秀先进典型培养、年轻先进选拔培养、再提高先进典型全面培养”三层人才梯队培养目标。
2012年,工作室成员赵洁、马春雪、郭佳媚参加省公司第四届供电“服务之星”劳动竞赛,史辛琳主动担任教练,帮助成员分析问题、模拟演示竞赛现场。最终赵洁走上“十佳服务之星”的领奖台,马春雪与郭佳媚则同时荣获“优秀服务之星”称号。颁奖典礼上,省公司工会主席李学军对新乡公司“大星带小星”的做法表示褒扬。
每月一次的固定分析培训、流动的学习课堂、一个问题收集库等等,在史辛琳的带领和感染下,工作室成员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一批批岗位标兵、技术能手和技能比武冠军脱颖而出,善思能干、一专多能的新型技术人才正在一天天成长。
“其实,我只是个穿针引线的人。只有每个员工都动起来,企业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史辛琳说。
工作难题的“攻坚站”
回想起工作室创建之初,有一件事使大家记忆犹新。755厂家属区一户一表改造后,有13个台区、3400户新表的抄收任务。接到这个任务后,工作室成员以全新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为引领,积极核对账目,并和该厂物业公司及附近的缴费通网点积极联系,张贴缴费通知,宣传电费政策,上门用POS机现场收费,顺利的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在不断的实践中,工作室推出了“辛式”工作法,即用心、创新、欢欣服务。已经被新乡公司营销人员所接受并践行。工作室还总结归纳了电费实收业务办理口诀:起身迎接带微笑,办一安二要做到;唱收唱付语清晰,双手接送递资料;解答总是要简要,耐心倾听不急躁;注意事项交代清,起身送客再微笑。朗朗上口的口诀窍让“快乐服务”更具操作性。
电费回收一直是供电企业的一大课题。如何提高电费回收率?如何使催费更温馨?为此,史辛琳劳模工作室成员针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由他们提出的“利用短信平台进行温馨提示,人性化电费催缴”的合理化建议,获得了省公司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奖,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推广应用。
技术革新的“创新坊”
“组建一个劳模交流的沙龙,构筑一个员工培训的阵地,孕育一个科技创新的摇篮,打造一个助力营销的平台。”这是新乡供电公司史辛琳劳模工作室提出的“四个一”远景规划。 她开发的银企账务核对软件,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史辛琳劳模工作室,所有成员都要被“分门别类”,归属于不同小组:劳模引领小组、技术中坚小组、青工赶超小组。其中,劳模引领小组由11名获得过新乡市级以上级别的劳动模范组成,技术中坚小组由营销各专业的17名技术能手组成,青工赶超小组由营销各专业的17名青年员工组成。劳模工作室力量充足,分工明确,扎实推进服务创新,截至目前,工作室成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出版3本专著,实用新型专利获得12项授权、11项受理,在各类发布会上共有16项QC成果获奖。
“劳模工作室让劳模担任掌门人,突破了单兵作战的局限,实现师资整合、资源共享,形成了团队优势。”史辛琳自己如是评价“劳模工作室”,寥寥数语,却一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