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住广东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镇的梁先生拿着电费催缴通知单,气冲冲地来到会城营业厅,称当月电费飙升,怀疑是电表失灵,不肯缴纳电费。供电人员经过数据核查后,发现该客户当月电量超出其他月份平均用电量3倍,当天下午便把疑似“问题电表”交到计量部门进行检测,结果证明电表没有问题,后经检查发现,梁先生家的电器多为老式的,比较耗电,部分电器即使不使用也长期插着电源,由于电线绝缘老化而引发漏电。
对此,记者走访了广东电网计量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了解到电子式电能表从“出厂”到“入户”,都需闯过“三道关”。
闯“三关”想进“家门”不容易
据该负责人介绍,与机械式电能表相比,电子式电能表具有计量精度高、负荷特性较好、自身功耗低、具备电能量数值的存储和传送功能等优势。即便如此,要想顺利“入户”,还得经过几道检测。
“第一关是生产厂家检测,即电能表的生产厂家按照国家的技术标准,在出厂前对每个电能表进行严格检测,检测合格后加上‘铅封’,再交付给供电部门。第二关是供电部门的到货验收,我们收到厂家供货后,将对电能表进行验收检测;同时,省级计量中心也将从中抽取一部分电表对其功能、性能进行全方位检测,以‘双保险’保证电能表质量合格。”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外,还有第三关即供电部门‘强检’及当地质监局抽检,把可能对客户造成的利益损害也全部排除,相当于‘不放过一条漏网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