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是”垃圾,“吐出”的是绿色电能,垃圾发电产生的余热则进入相应管道,满足企业、小区热能需求。记者昨日获悉,我市已启动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工程,今年下半年
投产试运行,日处理能力将突破千吨,市区生活垃圾将结束直接填埋处理的历史,并可每年提供上网电量7000万度。
今年推广垃圾分类收集
记者在南大街建设银行附近看到,不断有市民将整袋垃圾投进垃圾桶,分类垃圾箱“囫囵吞枣”,鲜有市民选择分类投掷。而散布于市区的普通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电子垃圾最终混装在一起,由大型垃圾运输车定时送到篓子山垃圾中转站,最后送到谷县垃圾处理站压缩填埋。“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农工党烟台市委秘书长贺业赤在接受YMG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以集体提案的形式,建议烟台加快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垃圾处理综合体系,探索建立包装物强制回收制度,促进包装物回收再利用。
其实,去年我市就制定下发了《烟台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方案》,将芝罘区金沟寨小区、莱山区鹿鸣小区确定为首批试点小区。方案中明确,可回收物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或环卫部门进行分类运输和回收处理;其他垃圾分别由分类收集压缩车或分类收集站收集后统一运至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
2012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将于今年5月底前完成。城管局表态,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将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广。
生活垃圾一年能发7000万度绿色电
让生活垃圾变废为宝,我市在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方面也有新招。从2007年,市政府投资9200万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为400吨的烟台市生活垃圾综合湿解一期工程,做到了燃料自给和资源循环利用,使垃圾处理工作实现无害化运行。
2010年7月,市政府决定采用BOT模式,投资4.38亿元建设综合湿解二期工程,采用湿解预处理+焚烧发电工艺,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000吨。该工程于2011年3月动工,计划今年下半年投产试运行。届时,一、二期工程实现联动运行,将结束烟台市区生活垃圾直接填埋处理的历史。同时,该工程可每年提供上网电量7000万度,按烟台近700万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年可得10度电。同时回收能源相当于6万吨标准煤,减排温室气体5.4万吨,能有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