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电源结构不尽合理,火力发电比重偏大。长期以来,中国的电力生产一直以燃煤发电为主,截至2011年底,火电装机容量仍高达7.6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72.5%。中国的部分内陆和沿海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风力、太阳能资源,由于种种原因,虽然近年来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总量仍偏小。中国政府确定,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到1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1.4%。在目前的情况下,加快清洁能源发展和电源结构的调整任务十分繁重,实现这些目标的难度依然很大。
二是电源、电网规划和建设脱节,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发展受到制约。近年来,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快速发展,但电力规划不合理的问题、电网建设跟不上电源发展的问题、以及政策环境的滞后等问题,制约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进一步发展。如部分电源和电网项目没能做到同步核准和同时投产运行,部分地区电网不适应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入,电网的安全运行出现问题。内蒙、甘肃、河北等地区由于电网建设滞后以及电网安全运行的考虑,风力发电出力一定程度上受阻,造成这些地区弃风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资源配置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发电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作为促进节能减排的两种有效手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发电权交易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排污权交易在法规、交易平台、部门及地方政府的协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另外,部分地区窝电和缺电的矛盾并存,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等。
四是节能减排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节能环保调度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中国的电力生产装备、技术等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节能减排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部分地区年度发电计划安排没有充分体现节能减排政策,60万千瓦级火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低于30万千瓦级火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的节能环保优势没有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