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资讯INDUSTRY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情资讯
行情资讯

500多万农户受益 广西电网十年电费减负28亿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0-27  来源:  作者:无  浏览次数:290
  广西电网公司不断加快县级电网建设力度,十年来,累计完成县级电网投资120亿元,农村到户平均电价下降了3毛多钱,受益农户500多万户、受益人口2000多万人,减轻农民电费负担约28亿元,扩大了农村消费,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空调养蚕每月收入3万元以上
  
  广西宜州市是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基地县(市),桑蚕业从养蚕到蚕产品加工都需要优质的电力作保障。广西电网公司从2009年以来共投入2亿元对该市进行电网升级改造建设,开展变压器“以大换中、以中换小”更换工作,解决低压台区供电“卡脖子”问题,打造一张安全可靠的好配网,助力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
  
  据广西电网宜州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卢家兆介绍,今年以来他们公司进行了总共60台次变压器更换工作,到目前为止,更换了40个台区,改造低压线路总共100多公里,改造完成后,辖区内台区的配变故障率大幅度降低了50%。
  
  在宜州市石别镇大亮屯,到处是绿油油的桑田,这里大部分农户都养蚕。以前养蚕都是靠自然通风,产量不高,也不稳定。有了电力保障之后,养蚕户改用水冷空调,很好的控制住了养蚕的温度、湿度、通风三要素,大大提高了养蚕的产量和质量。“在电力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线换大了,变压器换大了,我们用电量就足了,就敢装这个水冷空调。养蚕的三要素搞好了,现在每个月都要养八到十张,每个月收入3万元以上。”养蚕大户韦家文高兴地说。
  
  养蚕致富,村民纷纷购置了空调等家用电器,加上空调养蚕用电,每月用电量不断攀升,用电安全可靠。据介绍,该村以前没有用空调养蚕一个月所需电量也就几百度电,自从用了空调养蚕之后每月用电量达到两三千度,而这些与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是密不可分的。
  
  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还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玉金丝绸有限公司就是村民自办的蚕产品加工企业。过去工厂只做烤房,现在生产白厂丝和鲜蛹,月产值达到了200万,月用电量7万千瓦时。“农网改造以后,电力很稳定,安全又可靠,明年我们将扩大生产规模,争取年产值最大化。”厂长韦家满对今后的发展信心满满。
  
  有了一张好配网,电力得到有力保障,广西宜州市桑蚕业发展更是如虎添翼,2012年上半年,优质桑园面积达到30.37万亩,养蚕收入9.7亿元,继续稳坐全国桑蚕生产基地县(市)的头把交椅。
  
  小窝养大鱼年收入2万元以上
  
  深秋的六万大山,崇山峻岭中森林密布,山麓中的河流清澈见底,河边、田边、坡地到处是青青的牧草。当地村民在水渠边打窝引山泉水养鱼,以青草作料,养出的草鱼个头大,鱼肉洁白细嫩,无腥泥味,声名远播,引来无数食客。
  
  近日,记者在浦北县官垌镇垌口村采访时看到,家家户户在山麓里挖有面积大小不等的鱼窝,一个连着一个,他们又把清澈的泉水引入鱼窝,清水长流不息。不经意间我们来到鱼窝边,只见刘桂波老农正在给草鱼喂草料。“这么偏僻的山村,卖鱼不是很难?”只见他笑呵呵地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我们的鱼不愁卖,只要把鱼养大了,上门求购都应付不过来。”刘老伯还告诉记者,他养有一条23公斤重的草鱼王。走近一看,一条大鱼与鱼群结伴畅游,那鱼好似一艘潜水艇,让人叹为观止。据说,一个鱼窝一年的收入就有上万元,真是名副其实的“金窝”。
  
  据官垌镇党委书记何斌介绍,地处六万大山深麓中的官垌镇农民早就有利用山泉水养鱼的传统,过去只是为了方便自己享用,或招待亲朋好友。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官垌鱼”被国家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后,党委政府引导当地群众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小窝养大鱼,现在官垌草鱼的收购价格已经从2005年的每公斤10元上涨到现在的每公斤30元以上,仅此一项,养殖户每年收入超2万元。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官垌鱼”只能在本地销售,外地人想一饱口福,也只能从外地驱车来品尝。如今,当地村民采用打氧包装销售的方式,使这种“官垌鱼”实现了“鲤鱼跃龙门”,游进寻常百姓家。在官垌镇一处“官垌鱼”销售点,店老板彭超成正在给“官垌鱼”打氧包装准备送往南宁销售。据彭老板介绍,自从采用打氧包装销售以后,“官垌鱼”的销量比以往增加了2倍多,产品供不应求。如今,彭老板的生意已经做到了广东、南宁、玉林等地,销售价格也不断攀升,市场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这些都得益于电力的帮忙,自从农网改造以后,电压稳定,电量充足,电价也从以前的1.4—2.0元降到现在的几毛钱,用电方便又实惠。”彭老板满脸笑容地说。
  
  有了电力的强有力保障,当地养殖户的信心更足了。官垌养殖协会会长张振寿满怀信心地说,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目标产量从目前的500万公斤增加到1000万公斤以上,带动农户2500户,平均每个养殖户年养鱼增收2万元以上。
  
  为助推“官垌鱼”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浦北供电公司不断加大对新一轮农网改造的建设力度,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该公司先后投资3277万元在官垌镇建设了123项农网改造项目,其中,新建成的35千伏变电站成功投运,结束了官垌镇没有35千伏变电站的历史,为“官垌鱼”插上飞翔的翅膀。
  
  十多年累计完成县级电网投资120亿元
  
  为确保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增长增收,1998年以来,广西电网公司大力实施一二期农网建设改造工程、农村电网完善工程、无电地区电网建设工程以及现场电网改造工程,改善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当地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农村到户平均电价由网改前的0.85元/千瓦时下降到0.5283元/千瓦时,受益农户约500多万户、受益人口2000多万人,减轻农民电费负担约28亿元,扩大了农村消费,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广西电网公司积极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共帮助10.7万户未通电农户解决了“用上电”问题,实现了电网覆盖范围内“户户通电”,不仅让绝大部分农村群众享受到了电力普遍服务,也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电力保证。当前,该公司继续加快农网建设与改造步伐,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加强,供电质量明显改善。县级110千伏和35千伏的输电网架布置得到了合理完善、结构得到了优化,10千伏及以下的电网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广西县级电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供电区域进一步扩大。截止2011年底,广西电网公司累计完成县级电网投资120.24亿元,拥有110千伏及以上线路428.8公里,变电站17座,变电容量96.75万千伏安;35千伏线路1.09万公里,变电站547座,变电容量440.85万千伏安。农村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和综合线损分别为99.27%、96.56%、6.85%,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