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涨价”让英国家庭的“能源账单”不断上涨
英国市场6大能源公司之一的苏格兰电力公司(Scottish Power,简称“苏电”)日前宣布,将从8月1日开始,提高英国国内天然气和电力的价格,上涨幅度分别为19%和10%。对此,苏电表示,这是基于能源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全球能源市场的波动性做出的决定。
其实,距上一次提价仅6个月。当时,苏电的提价幅度为天然气2%,电力8.9%;德国意昂集团(Eon)为电价9%,天然气3%;英国天然气集团(BG)电价和天然气都提高7%;苏格兰及南方能源集团(SSE)天然气9.4%;法国电力集团(EDF)电价7.5%,天然气6.5%;英国Npower电力公司电价和天然气都是5.1%。
当时业界指责,6大能源巨头通过抑制竞争抬高价格,获得高额利润。而日前苏电再次提价的决定,也再次引起舆论批评的浪潮。
“大涨价”令百万家庭面临
“能源贫困”
英国《卫报》6月10日报道,苏电成为6大能源巨头中首家进行新一轮提价的公司,苏电的提价意味着会给英国约240万家庭用户造成影响,能源账单平均每年将增加175镑,对两种能源都使用的消费用户而言,每天将增加0.48镑的支出。
据悉,苏电会在提价生效前至少30天内通知用户。
苏电英国零售营运总监雷蒙德·杰克表示:“从去年年底开始,天然气和电力批发价已经大幅上涨,而且全球能源市场的不稳定性也意味着未来的价格波动。我们十分清楚这一决定会给多数消费用户的生活造成不便和困难,但我们正竭尽所能地‘消化’部分费用,努力把影响降至最低。”
另外,他指出,英国能源供应商还要面对非能源成本上升的负担,包括国家电网电力分配的成本,这进一步给能源费用带来了压力。
英国消费者保护组织Consumer Focus形容,这对消费者而言是个“身心”打击。Consumer Focus能源专家Audrey Gallacher表示:“苏电此次提价速度之快让人始料不及,我们担心其他公司极有可能效仿。他们必然会‘享受’涨价带来的好处,但消费者却只能苦水往自己肚里吐。”
英国国家环境局认为,目前英国的水电费已处于空前高位,每个家庭年均电气费用高达1162英镑。如果苏电再次提价施行,将使多达10万的家庭陷入“能源贫困”的境地。而一旦其他能源公司也跟着提价,预计还将有99万家庭面临同样困境。
英国投资理财网站Money supermarket分析称,汽油费用和电气账单是英国家庭最为头疼的一部分。该网站的银行业务主管Kevin Mountford坦言:“从油价到能源账单等各方面突显了家庭的经济压力,许多家庭似乎感到家庭财政正濒临破产。”
此外,英格兰银行预测通货膨胀仍会继续,能源费用也会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民众将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业内担心,苏电涨价会促使BG、Npower等能源公司跟风涨价,进一步推高英国的物价水平。
今年5月,英国最大燃气供应商——BG母公司森特理克集团(Centrica)就提醒称,新一轮能源费用上涨即将来临,英国国内天然气和电力价格已经大大落后批发价格,与2009年同期相比批发价格上升了1/4。同时还透露,为了减少居民在冬天的“痛苦”,会考虑改用固定价格收费。
能源大臣敦促消费者“反击”
但是,苏电的涨价举措还没等来消费者的投诉,英国能源和气候大臣克里斯·休恩就第一个站出来表达了不满。6月11日,休恩公开表示,苏电以天然气和电力成本上升为由提价纯属借口,他希望消费者可以为自身利益进行“反击”,而且鼓励消费者寻找更便宜的替代品来“反抗”这些能源供应商。
其实,对于去年的那次提价,英政府就认定6大能源巨头利用各种手段抬高价格,其中包括拒绝其他小型竞争对手以合理价格获取能源、对长期用户收取更高费用和对新公司设定高准入门槛以限制竞争等。因此,对于苏电相隔6个月再次提价的举动,休恩认为,为进一步缓和提价给市场带来的压力,扩大竞争规模是个不错的手段,可以减少一些繁文缛节让中小型能源公司更容易进入市场。
事实上,这6家公司控制着能源命脉,英国国内要求能源监管机构——燃气与电力办公室(Ofgem)介入调查的呼声越来越高。日前,Ofgem方面终于有所表示,将就消费者信任度、复杂的税收以及不公正定价等问题对能源产业的零售市场进行调查。
“Ofgem终于动作了,而且此次集中在能源公司是否妥善处理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能源价格是否公正等问题,苏电撞在枪口上了。”Audrey Gallacher称,“这些能源公司声称,鉴于成本在不断上升,因此涨价是在所难免的,但他们并没有考虑到提高的价格是否公正。目前,他们正处于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中,而且这个洞还会更深,如果不深入了解国家以及公众的境况,不单是信任危机,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呢。”
德勤消费者商业部主管Richard Lloyd也认为,目前,以苏电为首的能源公司需要做的工作只有一个,那就是“说服”消费者,让他们信服这次提价是公平合理的。最大化公开提价原因,高透明度才有助于消费者理解提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