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出现故障可自动判断,停电了可自动恢复供电,电表抄送核对无需人力……不久之后,这一图景将在海曙变成现实。昨天,海曙区智能化配网建设全面启动,明年建成后,海曙居民将在全市率先用上“智能电”。
由宁波电业局申报的海曙区配网智能化试点方案,总投资1.1亿元,主要是通过对海曙区10千伏配电线路的在线信息集中监控,对部分小区居民电表进行自动化改造,实现线路故障自动判断、自动隔离故障点和快速转移负荷、自动恢复供电、用户电表在线监控和抄核等。
“智能配电网最大便利之处在于可以减少居民停电时间。”宁波电业局生技部周宏辉工程师作了一个形象的解释:假如某条10千伏配电线路发生故障,从电力人员现场故障查勘,到申请停电检修,进而恢复送电,需要一段时间。有了智能化配网,无需人力,可自动判断故障,最大限度隔离故障点,迅速转移负荷恢复供电,用户基本感觉不到停电。
周宏辉介绍,海曙智能化配网建设计划在今明两年内完成,作为智能配电网建设的一部分,居民智能化电表的调换也将逐步推广。
目前海曙全区有150361户居民用电户,在年初已为1500户试点安装电表智能抄表采集器的基础上,今年海曙供电局还将选择部分居民小区安装6500台“智能电表”,预计有10万户居民受益。
除了为居民用电提供便利外,智能配电网还将提高太阳能等新能源并网发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目前我市有两个新能源项目在进行接入系统的试点工作,包括宁波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的1000千瓦太阳能发电项目、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氧化物固体燃料电池100千瓦发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