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资讯INDUSTRY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情资讯
行情资讯

两部制电价方案浮出水面 破解燃油电企困境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9-11  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次数:147
 两个多月前, 广东 省经贸委副主任李向明在谈到9E燃油发电机组所面临的问题时指出,“受国际油价持续攀高的影响,部分机组由于上网电价没有落实,发电严重亏损,就算已核准上网电价的机组也难以维系。截至2007年年底,累计亏损已达25.67亿元,银行停止贷款,企业已濒临破产边缘”。广东省的燃油发电厂始建于全省大缺电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应对当时电力短缺的局面,第一座燃油发电厂在深圳生根发芽。   统计显示,到了2000年,在广东总装机容量中,燃油电厂总装机已达968.8万千瓦,几乎占全省总装机的30%。   电荒中频频收到调度令   为了度过日盛一日的电荒,广东省政府和省经贸委曾多次发文,要求各家电厂开足马力保广东安全度过电荒,这两者的矛盾似乎无法解决。   今年1月23日,为应对50年不遇的严重冰灾,为保证广东地区用电安全,广东省经贸委和南方电网公司分别发出了电力调度1号令和特别调度1号令,调度令要求:“广东所有的燃油机组立即按照调度令安排并网发电,否则按不执行调度令追究责任,并不再签订调度协议”。这样的调度令在近几年的广东电荒中频频出现,尽管措辞有别,但基本大同小异,那就是要求燃油电厂不惜一切代价发电保用电安全。   事实上,在广东省的电力结构中,包括9E/9F在内的燃油汽轮机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南方电网的资料显示,目前广东省现有的9E9F的装机容量为1005万千瓦,在中国所有省市当中独此一家。   临时措施治标不治本   为调动9E燃机的发电积极性,广东省也想了不少办法,“近期因气候灾害等原因造成的电力供应严重短缺状况,广东省政府决定提高结算收入鼓励9E燃机顶峰发电,省内9家公司9E燃机第一季度的发电收入不低于0.92元/千瓦时(含税)。0.92元/千瓦时与0.62元/千瓦时之间的差额由当地政府通过"高来高去"调峰电力认购和财政补贴等方式落实。”   在随后的3月,广东省政府关于临时收取燃油附加费的通知正式下达,通知称:对广州、珠海、佛山、东莞、中山市所有大工业用户收取燃油、燃气附加费,收取标准根据其3月1日起实际发生用电量、按每千瓦时0.045元收取。通知还称,实行临时燃气、燃油加工费补贴后,发电厂收入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电费收入,由广东省电网公司按照电厂上网电量及结算电价直接向电厂结算;第二部分为燃气、燃油加工费补贴,由电厂所在地财政部门支付。   但面对高企的国际油价,这显然不是治本之策。广东省经贸委的文件显示:“2008年3月,我省实施了燃油燃气加工费政策,但由于国家油价大幅度上涨,3月、4月份实际收取的加工费资金仍难以弥补油价上涨的空间,有关电厂运营亏损的局面未能得到根本的改变。”   首先要解决电费来源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省有关部门对9E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投资、还贷年所需费用、年运行费用及资金年回报率进行评估,核定其容量电价,建立9E机组“两部制”电价及峰谷电价长效机制。   而按照广东省电力协会燃机专委会的看法:“9E机组的根本问题在于燃油成本过高引起的企业经营困难,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首先必须解决的是电费来源问题。”   为此,燃机专委会还专门撰写研究报告建议:为排除燃料价格波动,运行时间变动等不确定因素对单一电价制的影响,既缓解我省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又充分调动这批机组的发电积极性和发电潜力,建议对9E机组参照华东地区的情况,制定“两部制”电价长效机制(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而这种想法似乎和省有关部门不谋而合。   浙江有些电厂已在施行   两部制电价就是将电价分为两个部分。记者在报告中看到,容量电价是指用以补偿机组的固定成本和基本回报,这样不但能减轻企业压力,而且能确保这批机组长期发挥电网支撑作用,即使今后省电网电力需求得到基本平衡,这批机组成为电网的紧急备用机组,全年运行几百小时,机组也能得到保留,企业得以生存。而电量电价则是用来覆盖9E机组实际调峰发电的变动成本,主要包括燃料成本和运行检修成本。   在报告的附件中,记者还看到一个有关浙江金华电厂调研情况。调研显示,在这家燃油电厂要定位为浙江电网调峰调频机组和启动保障机组,并已实施两部制电价。其中电价为:容量电价按2001年~2005年固定成本为基础,包括维护维修费、人工费、财务成本、折旧以及8%的投资回报,容量电价为49元/千瓦.月(全年是588元/千瓦.年);电量电价主要是燃料成本和20%的投资回报,为1.02元/千瓦时,而综合后的2007年电价是1.20元/千瓦时。   广东省电力协会的相关人士称,如果“两部制”电价能够得到实施,广东燃油发电企业的困局就基本可解。但问题是,浙江类似的企业并不多,解决问题所动用的资金相对而言并不庞大,因此这种做法换到问题更为严重的广东是否可行,暂时不得而知。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