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新闻THELOCALDYN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电新闻
供电新闻

49小时的决战----扬州供电、高邮供电职工抗击特大龙卷风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7-26  来源:中国供电信息网  作者:李爱东 苏长桃 濮良平  浏览次数:474
????“推上,有电啦!”,7月5日晚6时许,高邮市最后一条龙卷风毁400伏线路复电。至此,高邮市湖西地区受龙卷风毁、倒、断、裂的35千伏、10千伏、400伏线路等风毁电力线路全部修复。为49小时胜利抗风决战,扬州、高邮投入搞灾的供电、农电职工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神情。

????7月3日下午5时许,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龙卷风袭击了江苏省高邮市的天山、菱塘等乡镇,电力设施受灾严重,35千伏天菱线9基杆线损坏,其中4基杆线断裂倒在秧田中,1.3千米线路严重受损;天北、菱农2条10千伏线路不能正常运行;9个配电台区近20千米400伏线路严重受损,接户线、用户电表随墙倒屋塌断损或飞得不知了去向,40个台区的上逾千户农户家中失电。天山镇神居山村、菱塘回族乡佟桥村7人死亡,53人受伤;倒塌民房2338间,损坏房屋2642间。

????风灾就是命令,当风灾发生时,扬州供电公司以及所属的高邮市供电公司随之启动应急预案。

????35千伏天菱线、10千伏天目线几乎同时跳闸。接到高邮市供电公司调度通知后,天山供电所12名电工分6组冒着风雨开始巡线,很快在神居村发现有9基35千伏电杆歪、倒、断在秧田中,3基10千伏杆塔受损等。为减少停电范围,立即采取拉开分离开关等措施,将该线故障分上下两段进行隔离。就在受灾群众惊魂未定时,17时30分,天山供电所的22名员工已开始在神居村受灾现场,清理电力抢修通道上的路障。

????菱塘乡佟桥村是此次风灾的另一个重灾区,菱塘供电所在10千伏菱农线跳闸后,立即分成8个巡线小组开展巡线,17点40分发现故障点:有1.5个配电台区的低压电杆不翼而飞了!于是,立即隔离故障点。

????晚5点55分,高邮市供电公司党政领导赶往了受灾现场。夜幕下,开展了每根杆线、每件设备检查和处理。这时市、县两级公司领导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在扬州和高邮两地分析灾情、研究方案。

????7月4日凌晨2:00整,在弄清电网故障和损失后,扬州供电公司总经理顾志刚最后详细审定抗灾方案后说,就这样上报省公司吧!

????随后物资保障人员在扬州、高邮两地同时开始了备车辆、开仓库的紧张物资准备。

????7月4日天亮时分,从各地调集的抢修物资,以及从高邮京杭大运河东地区12个供电所抽调的“最精之师”和京杭大运河以西灾区4个供电所的抢修人员、扬州供电公司5位党政领导和高邮市供电公司领导全部出现在了6个抢修现场上。

????9时许,在抗灾现场市县两级供电抗灾现场协调会上,扬州供电公司总经理顾志刚、党委书记周士跃再作动员:近快复电是灾区群众最直接、最迫切需要实现的切身利益,复电速度展示形象、复电速度反映责任心。为了防止员工过度疲劳,决定从扬州抽调60名生产骨干在2小时后进入灾区35千伏天菱线抢修现场。同时,高邮市供电公司班子的6名成员实行抗灾节点公司领导现场负责制……

????干部到位率100%,员工履责也是100%。夏天,水乡的蚊子有神功,能叮进员工加厚了的工作服,灾区太阳多情雨亦奇,东边骄阳似火,西式边暴雨相加,闷热时让人心累,蒸人时让人大汗淋淋,员工没有人说苦的,为了履责,只是怀揣一个“快”字。手脚磨出了泡、擦破了皮不吱一声。为了快速,抢修人员主动挤吃饭时间,他们随叫随到,保持了良好的精神风貌。35千伏天菱线22号到30号9基杆的组立,全在没膝的秧田里的水中进行,一天下来抢修人员浑身是泥,施工人员主动挑灯夜战,以百分之百的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风灾中受损的供电线路。

????4日10:00,10千伏线路恢复送电;14:00,10千伏支线复电;15:00被风刮歪的毁损的神居村12号、1配变先后更新;19:00稻田里的35千伏新杆全部立起;5日400伏线路先后复电,同时,接户线不断伸进农户家中,向受灾农户送去新的光明

????7月4日上午,省政府派出的工作组在灾区现场看到,到处是头带安全帽忙着抢修的供电人。工作组的一位同志说,救灾现场供电公司的人特别多。当晚,高邮市市长范天恩在高邮市抗灾小组情况汇报会上说,这次抢修行动,供电投入抢修的行动是最快的!7月5日,扬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荣平在得知扬州供电职工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实现快速抢修的情况后对有关人员说,宣传供电救灾事迹也要快!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